
衰弱;懦弱。《後漢書·順帝紀》:“年老劣弱不任軍事者,上名。”《易·大畜》“剛健篤實” 唐 孔穎達 疏:“若無剛健,則劣弱也,必既厭而退。”《資治通鑒·宋明帝泰始六年》:“後兄 景文 聞之曰:‘後在家劣弱,今段遂能剛正如此!’”
"劣弱"是由"劣"與"弱"組成的合成詞,在漢語中具有雙重貶義特征。《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将其解釋為"質量低劣且力量薄弱"的複合屬性,其中"劣"指向品質層面的缺陷,《漢語大詞典》網絡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23)特别強調該詞適用于"器物性能與人體機能"的雙重評價體系。
在實際語言運用中,該詞常用于專業質量檢測報告與醫學診斷文書。例如:"經檢測,該批次電纜因導體截面積不足,表現為導電性能劣弱"(工業質檢案例);"患者肌力檢測顯示肢體運動功能劣弱"(臨床診斷記錄)。兩例分别印證了《質量技術監督術語手冊》(中國标準出版社,2020)和《臨床醫學用語規範》(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對該詞的專業化使用要求。
詞源學考據顯示,"劣"字甲骨文象形為斷裂的農具,引申為不完善狀态;"弱"字金文描繪幼苗受風雨侵襲狀,二者合成後強化了"先天不足與後天受損"的語義疊加。這種構詞規律符合《漢字形義溯源》(中華書局,2018)所載的"負面屬性複合構詞法"。
“劣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進行解釋:
基本含義
指事物或個體在力量、能力、品質等方面表現不足、不強大或不優秀,常用于比較語境中,強調相對弱小或缺陷。
詳細解釋
詞源與結構
使用場景
適用于描述人、團體或事物的缺陷,如“團隊實力劣弱”“性格劣弱轉為剛正”(《資治通鑒》例)。
如需更多古籍例證或現代用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的詳細解析。
安國安彊爆發星寶珪邊海變貪厲薄參戰成也蕭何敗蕭何弛弓舂舂井井蹴伏寸步呆登登雕舄東南多重人格番商燔黍捭豚耕鋤鼓帆龜台橫起鴻鴈帍裱會客室昏淡混和檢刮徼靈輯甯就要浚源恺弟克舉酷寒昆山調聯運淩欺纚屬梅花碑沒下鞘敏練撚巴女子子青廓诠疏人五人六兒三心申鮮耍驕讨論秃瘡推恩削藩碗盞微要溫泔清五德五濁惡世小謹笑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