胪情的意思、胪情的詳細解釋
胪情的解釋
陳情。《文選·張衡<思玄賦>》:“心猶豫而狐疑兮,即岐阯而臚情。”舊注:“臚,陳也。”《後漢書·張衡傳》作“攄情”。
詞語分解
- 胪的解釋 胪 (臚) ú 傳語,陳述:胪布(宣布,陳述)。胪言(傳言)。胪句(上傳語告下為“胪”,下傳語告上為“句”)。胪心(陳述心情)。胪唱(科舉時代進士殿試後,按甲第唱名傳呼召見。亦稱“傳胪”)。 陳列:胪
- 情的解釋 情 í 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愛、憎、哀、懼等心理狀态:感情。情緒。情懷。情操。情誼。情義。情緻。情趣。情韻。性情。情愫(真情實意)。情投意合。情景交融。 專指男女相愛的心理狀态及有關的事物:愛情。
網絡擴展解釋
“胪情”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胪(lú):本義為“陳列、陳述”,如《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傳也”,即傳達、表達之意。
- 情(qíng):指情感、心情或情意,如“感情”“陳情”等。
- 合義:組合後,“胪情”意為陳述心情或情感,常見于古代文獻中。
2.文獻用例
- 張衡《思玄賦》中曾用:“心猶豫而狐疑兮,即岐阯而胪情。”此處“胪情”即指在岐山腳下陳述内心的猶豫。
- 《後漢書·張衡傳》中此句寫作“攄情”,表明“胪”與“攄”可能為通假或異體關系,均含“抒發”之意。
3.相關詞彙
- 胪心:與“胪情”類似,指陳述内心感受(如《文選》注:“胪,陳也”)。
- 胪唱:科舉時代宣布進士名次的儀式,引申為公開傳告。
4.現代應用
該詞現已罕用,多見于古籍或文言文研究。若需表達類似含義,現代漢語中可用“抒情”“陳情”等替代。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中的詳細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胪情
胪情是一個漢語詞彙,多用于古代文學中,具有濃烈的情感色彩。它表示内心深處肆意傾瀉的感情,常常用來形容人愛慕、思念、懷念或者追憶的情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
胪情的部首是⺼(月字旁),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胪情一詞最早見于《左傳·昭公元年》:“小山國君曰堅,成曰胪情。”其中,“胪情”用來形容昏迷不醒、茫然失神的狀态。
繁體
胪情的繁體字為「褸情」,字形較為複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胪情的寫法稍有差異,常見的有「盧情」和「廬情」,都用來形容恍惚、茫然無知的狀态。
例句
1. 他坐在窗前,胪情地注視着窗外的風景。
2. 看到這封信,他胪情地回想起他們曾經的美好時光。
組詞
胪情的相關詞彙有:衷情、傾情、戀情、懷情等。
近義詞
胪情的近義詞包括:惘然、恍惚、恬然、惆怅等。
反義詞
胪情的反義詞可包括:冷靜、平靜、鎮定、淡然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