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ook;volume]
(2) 裝訂成的本子
小冊子
(3) 曲藝名詞。指舊時評書演員說書的文字底本
亦作“冊子”。書本;簿子。《朱子語類》卷六七:“一日訪之,見他案上有冊子。”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七:“今人呼書曰冊子,取簡冊之義。”《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那位鬚髮蒼然的 都老爺 ,卻隻帶着個眼鏡兒,拿着枝紅筆,按着冊子,點一名,叫一人,放一本。” 張天翼 《歡迎會》:“他指着這油印的冊子給 李校長 看。”
"冊子"是漢語中表示裝訂成冊的紙質載體的統稱。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其核心含義指"裝訂好的本子",通常由多頁紙張通過線裝、膠裝等方式固定,形成便于翻閱和保存的單元。從文字學角度分析,《說文解字》記載"冊"字本義為"符命也",甲骨文字形作竹簡編連之狀,印證了古代以竹木簡牍編連成冊的文獻保存方式,這種形制特征延續至現代冊子的裝幀形式。
在具體應用中,冊子可分為三個功能類型:文獻類(如古籍線裝本)、記錄類(如賬冊、筆記簿)和宣傳類(如産品圖冊)。《辭源》特别指出,自宋代活字印刷術普及後,冊子逐漸從官府文書專用載體演變為大衆文化傳播工具,這一演變在明清小說刻本中體現得尤為顯著。現代漢語使用中需注意與"本子"的細微差異——"冊子"更強調裝幀的完整性和内容的系統性,而"本子"多指未裝訂或簡易裝訂的書寫載體。
(參考文獻: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許慎《說文解字》;商務印書館《辭源》)
“冊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裝訂成冊的本子
指由紙張或類似材料裝訂而成的書籍、簿子或文件集。例如“小冊子”通常指頁數較少、内容簡潔的印刷品。
古代文獻中的含義
在《朱子語類》《雲麓漫鈔》等古籍中,“冊子”指書本或簿子,源自古代編串竹簡的形式(“簡冊”),後泛指各類裝訂成冊的文本。
“冊子”一詞從古代竹簡演變而來,既保留了裝訂成冊的核心含義,也在特定領域(如曲藝)發展出引申義。其用法兼具實用性和文化傳承性。
安息日半時柸治畢集蔔祝不轉頭參辟赪殺呈味澄窨春享慈恕聰穎憺然第序東方學士雰雪剛略高旻梗逆宮粉工種規卿希牧河清卒虎嘯家裡鑒格記殿街坊解甲歸田近客就室榔梅愣頭愣腦料鬼黧瘠離倫麟振落葉毛裡求斯麽蟲甍宇内困攀柏頗梨扡剔七絶清吟山崩商儈十變五化適寝束發水晶塔說寡嘴田場武才相蒸閑疏攜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