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名。辛亥革命後, 袁世凱 在各省重要地區設護軍使,管理一個地區的軍務,其職權在鎮守使之上。
“護軍使”一詞有兩種解釋,需結合曆史背景區分:
護軍使指負責護衛軍隊的将領或官員,職責包括保障軍隊安全、确保任務執行,通常由具備豐富軍事經驗和指揮能力的人擔任。
設置背景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在各省重要地區設立護軍使一職,用于管理特定區域的軍務,其職權高于鎮守使。
職能與地位
曆史評價
該職位反映了袁世凱時期中央對地方軍事控制的強化,是民國初期軍政體系的重要組成。
《護軍使》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負責保衛軍隊的官員。
根據《康熙字典》,《護軍使》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手(扌)和軍(冖),總共有15個筆畫。
《護軍使》一詞最早出現在《唐書·宰輔志》中,用于描述唐代官員中負責保衛軍隊的職位。
繁體字中,護軍使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護軍使」。
在古代漢字中,「護軍使」的字形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沒有明顯變化。
1. 他被任命為護軍使,負責保衛邊境地區。
2. 當護軍使,就是要保護士兵的安全。
護衛、軍隊、使命、邊境、官員。
護軍官、保衛将軍。
攻城主、戰敗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