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隔年曆的意思、隔年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隔年曆的解釋

去年的曆書。比喻已失時效的廢物。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緒論外編》五四:“經義本儒者分内事,而一行作吏,則置之如隔年曆;閒有作者,祇為子弟作嫁衣裳。 陳啟新 誚為‘敲門磚子’,非誣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隔年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面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1. 字面意思:

    • 隔年: 指時間上跨越了年份,通常指已經過去的上一年或更早的年份。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隔”的解釋包含“間隔;相隔”之意,“年”即“年份”。
    • 曆: 此處指“曆書”、“日曆”或“黃曆”,是記錄日期、節氣、幹支、宜忌等信息的出版物或工具。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曆”解釋為“曆法;曆書”。
    • 合義: 因此,“隔年曆”最直接的含義就是指已經過時的、屬于過去年份(非當年)的日曆或曆書。它記錄的是已經流逝的時間信息,對于指導當前或未來的生活實踐(如查看日期、選擇吉日)已失去實用價值。
  2. 引申義與象征意義:

    • 過時、陳舊: 由于記錄的是過去的時間信息,“隔年曆”常被用來比喻陳舊過時的事物、觀念或信息。它象征着不再適用、跟不上時代發展步伐的東西。例如,形容一個人的思想觀念像“隔年曆”一樣,意指其思想守舊、落伍。
    • 失去時效性: 強調其記載的内容對當下已無實際效用或參考價值。在信息快速更新的時代,去年的數據、報告或方法,如果未能及時更新,就可能被比作“隔年曆”。
    • 民俗與文化意義: 在傳統習俗中,舊曆書(即隔年曆)有時被認為帶有特殊的民俗價值,可能用于特定的儀式或作為懷舊物品。來源:相關民俗研究指出,舊曆書在部分地區有特定處理方式或象征意義。(如《中國民俗大辭典》中關于曆書習俗的記載)。
    • 收藏價值: 對于收藏愛好者或曆史研究者來說,古老的“隔年曆”可能因其記錄的曆史信息、特定年份的特殊事件(如節氣、日食月食記錄)或獨特的印刷風格而具有一定的曆史文獻價值和收藏價值。

“隔年曆”主要指過去年份的、已過時的日曆或曆書。其核心在于強調時間的流逝和實用價值的喪失。在比喻意義上,它廣泛用于形容陳舊、過時、不再適用的事物或觀念。同時,在特定文化或收藏語境下,它也可能承載一定的曆史記憶和特殊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隔年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指“去年的曆書”,即過時的日曆。由于曆書每年更新,舊曆書失去實用價值,常被視作廢物。

  2. 比喻義

    • 失效的事物:比喻已過時、無用的東西。例如清代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緒論外編》中提到,官員将經義學問比作“隔年曆”,認為其失去實際意義。
    • 需長期等待的結果:部分現代解釋延伸為“需隔年才能驗證的事情”,強調時間跨度長(如的釋義),但此用法較少見。

二、來源與用法

補充說明

不同詞典對“隔年曆”的釋義側重不同,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清代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案問保兒赤兵人冰障參貫曹好坼嫮成梁逞想池榭樗栎賜光蹙毬打火呆禅多次多雲發號出令風靡拂逆高慢規誨滾碌豢犧胡越界紙羁旅之臣疾脈進告經谶幾社季俗蠲欠懇憤浪劍纍然樂趣祿蠹哤聒納宜奇股毬勢取嫌失志手到拿來水排鼠裘四方八面飕飕作響素帶蘇鐘鐵船鹈峯銅石團鳳涒鄰甕城問舍求田蝸蚓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