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壁上小龛。《佛說觀佛三昧海經》卷二:“龕室千萬,有白師子盤身為座,於其座上生白蓮華,有妙菩薩入勝意慈,如是莊嚴如 須彌山 。” 隋炀帝 《答釋智顗遺旨文》:“今奉施瓷瓦香罏,供奉龕室。”
(2).墓穴。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6*解·慧遠》:“會有 西域 道士,叙其光相。 遠 乃背山臨流,營築龕室。”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龛室漢語 快速查詢。
“龛室”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基本含義
原指供奉神像或牌位的小型空間,後引申為隱蔽、人迹罕至的僻靜場所。例如古人在山間建造的修行居所,或與世隔絕的幽居之地。
曆史典故
其起源與《左傳·昭公十四年》記載的故事相關:齊國大夫田恒為躲避纣王迫害,在山中建造小屋隱居,因位置偏僻少有人至,此地被稱為“龛室”。
具體釋義擴展
使用場景: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形容隱秘空間或具有宗教色彩的場所,如“隱居龛室”“佛龛之室”。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宗教場所、隱居地或墓葬。
《龛室》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一種供奉神佛或供品的小房間或小廂房,也可以用來形容被列入某種資料、作品中的人或事物。
《龛室》的拆分部首為“龍(lóng)”,拆分之後的筆畫為13畫。
《龛室》一詞最早來源于佛教經典,意為供奉佛像的小堂,後來擴展為祀殿或禮室。與之相對應的繁體字為「龕室」。
在古代,關于《龛室》一詞的漢字寫法有多種,常見的寫法為「龛室」。不過隨着時代的演變,現代漢字寫法已經規範化,變為「龛室」。
1. 這座寺廟裡有一個美麗的佛龛室。
2. 創作這個小說時,他将自己的家鄉作為一個重要的龛室。
組詞:供龛室、供品龛室、佛龛室、神龛室。
近義詞:供龛、供品龛、佛龛、神龛。
反義詞:大廳、走廊、普通房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