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法曲的意思、法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法曲的解釋

一種古代樂曲。 東晉 南北朝 稱作法樂。因其用于佛教法會而得名。原為含有外來音樂成分的西域各族音樂,後與 漢族 的清商樂結合,并逐漸成為 隋 朝的法曲。其樂器有铙钹、鐘、磬、幢箫、琵琶。至 唐 朝又攙雜道曲而發展至極盛階段。著名的曲子有《赤白桃李花》、《霓裳羽衣》等。 唐 白居易 《江南遇天寶樂叟》詩:“能彈琵琶和法曲,多在 華清 隨至尊。” 清 洪昇 《長生殿·聞樂》:“好憑一枕遊仙夢,暗授千秋法曲音。” 吳梅 《讀吳梅村<秣陵春>樂府》詩:“法曲凄涼誰按拍,不堪流涕説興衰。”參見《新唐書·禮樂志十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法曲是隋唐時期重要的音樂形式,兼具宗教與藝術特色。其核心特征及發展脈絡如下:

1. 起源與宗教屬性 法曲最初源于佛教法會音樂,東晉南北朝時期被稱為“法樂”。其名稱直接關聯佛教儀式功能,早期樂器包含铙钹、鐘、磬等具有宗教色彩的打擊樂器。

2. 音樂融合特征

3. 曆史發展軌迹 從南北朝的法樂到隋代确立“法曲”之名,至唐代達到鼎盛。著名曲目如《霓裳羽衣曲》《赤白桃李花》成為宮廷燕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展現了法曲從宗教儀式音樂向藝術化發展的過程。

4. 社會功能轉變 最初專用于佛教法會,隋唐時期逐漸成為宮廷宴享音樂,反映了宗教音樂世俗化的趨勢。其曲調結構對宋元詞曲音樂産生深遠影響。

網絡擴展解釋二

《法曲》一詞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意思:《法曲》是一個詞語,指的是佛教文化中的一種音樂形式,它結合了宗教信仰和音樂藝術。 拆分部首和筆畫:《法曲》包含了“攵”部和“曲”部。其中,“攵”部可以作為字的部首,表示與動作或事情的衍生相關;而“曲”部則表示與曲調、音樂相關。 來源:《法曲》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佛教的發展曆史。在佛教寺廟中,法師們會演唱以佛教經典和教義為内容的音樂,被稱為“法曲”。 繁體:《法曲》的繁體形式是 “法曲”。 古時候漢字寫法:《法曲》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差别。 例句:一位法師正在唱着悠揚的《法曲》,整個寺廟裡彌漫着甯靜與祥和的氛圍。 組詞:佛教、經文、音樂、法師、寺廟 近義詞:佛教音樂、佛樂 反義詞:世俗音樂、民間音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