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蛏子的意思、蛏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蛏子的解釋

軟體動物。有介殼兩扇,形狹長。穴居于沿海泥沙中,肉如蛎,色白,味鮮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蛏子(學名:Sinonovacula constricta),漢語中特指一種常見的海洋貝類,屬于竹蛏科。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漢語詞典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

蛏子:名詞。軟體動物,介殼兩扇,形狀狹長,穴居沿海泥沙中。肉味鮮美,是常見海鮮食材。


二、生物學特征

  1. 形态特征

    蛏子外殼呈長方形薄片狀,長約4-8厘米,表面具黃綠色角質層,兩殼以韌帶連接,形似細竹筒,故俗稱“竹蛏”。

  2. 栖息習性

    栖息于河口或内灣潮間帶泥沙底質,以水管進行呼吸與攝食,退潮時沙面可見雙孔(入水孔與出水孔)。


三、文化與應用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2.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物種多樣性(線上數據庫)

    http://www.marinespecies.org.cn/species/1562

  3. 《中國水産》雜志:貝類養殖技術規範(2023年刊)
  4. 國家農産品地理标志保護平台:甯海蛏子産地認證

    http://www.gi.moa.gov.cn/ht/2021/zh/


注:部分文獻鍊接需結合官網目錄進一步檢索,建議通過權威機構平台驗證數據。

網絡擴展解釋

蛏子(讀音:chēng zi)是一種常見的海洋軟體動物,屬于竹蛏科,廣泛分布于中國沿海地區。以下為綜合解釋:

1. 基本定義與形态特征
蛏子屬于雙殼綱軟體動物,貝殼呈狹長形,左右兩殼對稱且脆薄,表面多覆蓋淺綠色或淡黃色薄皮。其典型特征是自殼頂至腹緣有一道斜行凹溝,因此學名“缢蛏”(拉丁學名:Sinonovacula constricta)。

2. 生活習性
主要栖息于潮間帶至淺海泥沙中,穴居深度可達40厘米,通過兩個水管伸至泥沙表面進行呼吸和攝食,退潮時可通過沙灘上的小孔辨認其位置。

3. 營養價值與用途
蛏肉富含蛋白質、鈣、鐵及維生素A,每百克鮮肉含蛋白質7.2克、鈣133毫克、鐵227毫克。中醫認為其性寒味甘鹹,歸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清熱、解酒除煩的功效,適用于産後虛損、水腫等症。

4. 食用與文化
蛏子是中國沿海地區的特色海産,尤以甯波養殖最負盛名。夏季為盛産期,可涼拌、清炒或煮湯,肉質鮮美,是夏季佐餐佳品。

提示:蛏子雖營養豐富,但脾胃虛寒者應少食。若需了解更多烹饪方法或藥用詳情,可參考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飽和蒸氣壓巴人下裡遍地開花不飽和溶液不神蠶耕長攙沖童穿壁傳送帶村俚達論擋闆大鵬恩遇防虞構合寡白挂掌航标薨薨化生化祝活蹦活跳火鼠降革疆宇稽覈積絫吉祥天母鲲鳳來來另日黎飾命風明浄秘臧内記室粘糊糊泡利不相容原理貧鬼峭鲠妻房青蓮道士啬克膳部栅極生財身子骨兒神足世短授時爽飒水湅稅榷數器所期投畀威臨小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