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蠲閣的意思、蠲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蠲閣的解釋

指免征賦稅。閣,通“ 擱 ”。《宋史·道學傳四·黃灏》:“言者罪其專,移居 筠州 ,已而寝謫命,止削兩秩,而從其蠲閣之請。”《續資治通鑒·宋神宗元豐四年》:“天下二稅,有司檢放災傷,執守謬例,每歲僥倖而免者,無慮三二百萬,其餘水旱蠲閣,類多失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蠲閣(juān gé)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現較少使用,其含義需從構詞和古籍用例中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蠲(juān)

    • 本義為清除、減免,如《說文解字》:「蠲,除也。」
    • 引申指免除賦稅、徭役,如《後漢書·盧植傳》:「宜弘大務,蠲略細微。」
    • 來源:《說文解字注》《古代漢語詞典》
  2. 閣(gé)

    • 通「擱」,意為擱置、暫停。《廣雅》:「閣,止也。」
    • 如《漢書·貨殖傳》:「藏閣不售」,指貨物積壓未售。
    • 來源:《廣雅疏證》《漢字源流字典》

二、複合詞「蠲閣」的含義

「蠲閣」為同義複合詞,強調雙重免除或暫停: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資治通鑒》(唐紀):

    「河北水潦,貸種蠲閣。」(河北水災,借貸糧種可減免并緩征)。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資治通鑒》

  2. 《文獻通考·田賦考》:

    記載元代「歲饑則田租蠲閣」,指災年田租減免停收。

    來源:《文獻通考》


四、現代關聯與辨析

「蠲閣」屬古代行政術語,核心義為因特殊原因(如災害)對賦稅或債務的免除與暫停征收,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


字源參考(字形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

“蠲閣”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蠲閣(拼音:juān gé)指免征賦稅。其中:

2.引證與用例

該詞多見于宋代文獻:

3.結構與用法分析

4.現代關聯

現代漢語中已罕見使用,但在研究古代經濟史或文獻時可能涉及。需注意“閣”在古漢語中的多義性(如本義為門闩,後引申為樓閣、擱置等)。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史》《續資治通鑒》等原始史料或權威字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谙解扳咬比耦草迷常爵鈔騎炒鱿魚沉竈産蛙徂沒打定歹話大圓否否公衙鈎嬰衮衣過江仆射郭郎子醢脯浩莽合指槐序化流滑頭面恢台胡語角家轎幰捷懾糾問據亂居貿亢見困惑闊佬刳腔稂莠不齊老紮樂觀主義累茵勒勳糧饟狸德旅衣猛悍命中賠貼七寶樓台權使缺限癯劣擾穰認着神女峰順隨私褚寺廟松文遡波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