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谙解的意思、谙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谙解的解釋

熟悉了解。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牛相教女》:“堪哀,萱室先摧。嘆婦儀姆訓,未曾諳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谙解(ān jiě)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對事物或技能具有深刻理解與熟練掌握,強調通過長期實踐形成的透徹認知。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釋義:


一、字義溯源與結構解析

  1. “谙”(ān):

    本義為“熟悉、精通”,《說文解字》釋作“悉也”,指通過反複接觸達到内化于心的狀态。如白居易《琵琶行》“未成曲調先有情,谙盡孤眠滋味”中的“谙”即表深切體會。

  2. “解”(jiě):

    意為“理解、通達”,《廣雅》注“釋也”,引申為對複雜事物的剖析與掌握,如“解惑”“解悟”。

  3. 複合義:

    “谙”與“解”疊加後,強化了“由熟練至通透”的認知層次,超越一般知曉,上升為内化後的自如運用(據《漢語大詞典》)。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谙解:熟悉并理解。多指對技藝、學問的透徹掌握。”

    例句:宋人筆記載“其人谙解音律,每撫琴如訴平生”。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谙解:深刻理解;精通(技藝、道理等)。”

    強調實踐性精通,如“谙解茶道”“谙解兵法”。

  3.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注“谙”為“熟記”,“解”為“悟透”,合指“經實踐而悟其精髓”,如《顔氏家訓》“醫方之事,須谙解精微”。


三、語義特征與使用語境


四、古典文獻例證

  1. 《南史·王儉傳》:

    “儉谙解朝儀,每裁斷大禮,援引故實,皆有條貫。”

    (王儉精通朝廷禮儀,依典故制定禮制,體現其對制度的融會貫通)。

  2. 蘇轼《與謝民師書》:

    “凡學之難者,非獨其文之難,谙解其意尤難。”

    (強調學問之難不在文字,而在透徹理解深意)。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16.
  3. 王力等.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M]. 商務印書館, 2005.
  4. 許慎. 《說文解字注》[M]. 中華書局, 2013.
  5. 張相. 《詩詞曲語辭彙釋》[M]. 中華書局, 1953.

網絡擴展解釋

“谙解”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詞語出處

出自元代戲曲《琵琶記·牛相教女》:

“堪哀,萱室先摧。歎婦儀姆訓,未曾谙解。” 此處描述主人公因母親早逝,未能學習到婦道禮儀的遺憾。

詞語結構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谙解”,更多用“熟悉”“精通”等替代。但在古典文學或學術讨論中仍可能出現,需結合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分析古文例句或語義演變,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北固山本事辯富邊隙避伏駁估伯通橋部隊倡詶禅說朝化船埠觸撥純銀電滾子調豫二竪發刊蜂媒鳳髓高譽格殺革世椷持涸鱗篁篠會勝火倉交韔嚼牙龈積兵酒大工積潴開玩笑闌出連一連二例貢令善臨飨流貶眠息糜潰睦雍鬧僵七十鑽拳禍劬勞撒殢滞煞賬蜃氛慎修死敗塗地祀貢蘇枯唐突調和玩易微與颉滑吸溜吸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