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外子的意思、外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外子的解釋

(1).舊時妻稱夫為外子。與夫稱妻為“内子”相對。 清 錢大昕 《恒言錄》卷三:“ 梁 徐悱 有《贈内詩》,又有《對房前桃樹詠佳期贈内詩》,其妻 劉氏 有《答外詩》。内外之稱,起於是矣。” 許地山 《無憂花》:“你若肯提拔,就請派外子一點小差事,那就感激不盡了。”

(2).舊時稱外婦生的兒子。 漢 袁康 《越絕書·德序外傳記》:“故傳曰:‘ 桓公 迫於外子,能以覺悟, 勾踐 執於 會稽 ,能因以伯。’”《宋史·蘇元老傳》:“ 梁師成 方用事,﹝ 元老 ﹞自言為 軾 外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外子"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謙稱,主要用于舊時語境,其詳細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與用法: "外子"是妻子對人謙稱自己的丈夫。它屬于舊時文雅或書面用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夫妻稱謂的謙遜與含蓄特點。使用時,通常是在對外人(非家庭成員)提及自己的丈夫時,表達一種尊重和禮貌。

  2. 構詞解析:

    • "外":在傳統家庭觀念中,丈夫常被視為家庭對外的代表,負責外部事務(如社交、謀生),故稱"外"。
    • "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或通稱。 組合起來,"外子"即指"家庭外部的男子",是妻子在對外場合下對丈夫的謙稱,與丈夫稱妻子為"内子"或"内人"(家庭内部的女子)相對應,共同體現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傳統家庭分工觀念。
  3. 使用場景與時代特征: "外子"主要用于近代以前(尤其是明清至民國時期)的書面語或文人雅士的口語中。在現代漢語口語中已極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古典文學作品或特定文化語境下的仿古表達中。它帶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和文化特征。

  4. 文化内涵: 這個稱謂不僅是一個稱呼,更承載着傳統禮教文化的信息:

    • 謙遜原則:通過使用"外"字,降低丈夫的地位以示謙卑。
    • 内外有别:明确區分家庭内外的角色與責任。
    • 夫為妻綱:反映了舊時夫妻關系中,妻子對丈夫的從屬地位和尊卑秩序。
  5. 與現代稱謂的區别: 現代漢語中,妻子稱呼丈夫最常用的是"丈夫"、"老公"、"先生"等。"外子"因其古雅和特定的文化背景,已不再是日常用語,但在了解傳統文化、閱讀古籍或進行特定風格創作時仍需理解其含義。需特别注意,"外子"僅用于妻子稱丈夫,不可用于稱呼兒子或其他男性親屬。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外子”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稱謂,其含義和用法主要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外子”(拼音:wài zǐ)是舊時妻子對丈夫的稱呼,與丈夫稱妻子為“内子”形成對應。這一稱謂體現了古代儒家倫理對夫妻關系的規範,強調妻子對丈夫的尊重與依賴。

二、曆史背景與用法

  1. 起源:
    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時期。例如《梁書》記載,徐悱有《贈内詩》,其妻劉氏作《答外詩》,“内外”之稱由此确立。

  2. 使用場景:

    • 古代婦女在社交場合謙稱丈夫,如許地山在《無憂花》中寫道:“請派外子一點小差事”。
    • 宋代文人家庭中,妻子書信稱丈夫為“外”或“外子”,如“寄外”指妻子給丈夫寄信。
  3. 其他含義:
    在特殊語境下,“外子”也指外室(妾)所生的兒子,如《宋史》提到梁師成自稱蘇轼“外子”,但此用法較為罕見。

三、語言特點

四、文化意義

這一稱謂反映了古代“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觀念,以及儒家對夫妻倫理的規範。其對稱性(外子/内子)體現了漢語詞彙的工整性。

别人正在浏覽...

白鹭簔便罷不長心裁判官滄涼刬内沉浸赤根菜兒息耳雨犯幹霏爛肥魚大肉逢意複舊如初高材疾足恭敏股權公司邯鄲路河陽錢化若偃草呼哈僭越驕君诘究急溜溜軍州魁三氣象狼吞虎噬裂紋論柄門戶人棉褲面喻妙着捧日營乾豆乾嘔情窦初開清直寝席之戲求賢下士權谞軟指掃彗深墨試墨帖十三環金帶十思水蛭驷馬司啬天真庭闱聽行稊田為命霧圖下哺先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