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爵的意思、常爵的詳細解釋
常爵的解釋
素常用以罰酒的酒器。《禮記·投壺》:“毋幠,毋敖,毋偝立,毋踰言,偝立踰言有常爵。” 鄭玄 注:“常爵,常所以罰人之爵也。”
詞語分解
- 常的解釋 常 á 長久,經久不變:常數。常量(亦稱“恒量”)。常項。常任。常年。常駐。常住。常備不懈。 時時,不隻一次:常常。常客。時常。經常。 普通的,一般的:常識。常務。常規。常情。常人。平常。反常。 姓。
- 爵的解釋 爵 é 古代飲酒的器皿,三足,以不同的形狀顯示使用者的身份。 君主國家貴族封號(中國古代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官爵。爵祿(爵位和俸祿)。爵士。 古同“雀”。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常爵”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與禮儀活動中的罰酒器具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常爵”指古代投壺禮儀中用于罰酒的固定酒器。在《禮記·投壺》中記載:“毋幠,毋敖,毋偝立,毋逾言,偝立逾言有常爵”,鄭玄注解為“常所以罰人之爵也”,說明這是專門用于懲罰違反禮儀者的酒具。
-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周代投壺遊戲中的懲罰機制。當參與者出現背立、高聲喧嘩等違反規則的行為時,需用此固定容器飲酒以示懲戒。
-
字義分解
- 常:此處取“固定不變”之意,強調該酒器的專用屬性;
- 爵:古代青銅酒器,三足兩柱,後泛指飲酒容器。
-
文化意義
反映了周代禮儀制度中“寓教于禮”的特點,通過固定懲罰器具強化規則意識,體現了古代禮樂文明對行為規範的重視。
-
現代延伸
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該詞,但在研究古代禮儀制度、酒文化或《禮記》相關文獻時仍具參考價值。
建議需要深入研究的讀者可查閱《禮記·投壺》原文及鄭玄注疏,或參考權威古籍注解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常爵(cháng jié)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一個常常得到封爵的人。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常字的部首是巾,爵字的部首是父。常字的筆畫數是5,爵字的筆畫數是10。常爵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的官制,指的是被封為爵位的人,他們通常在朝廷中擔任重要職位。
在繁體字中,常爵的寫法是常爵。古時候,常爵的漢字寫法沒有太大的變化,依然是現代所見的樣子,沒有特别的變化。
例句:
1. 他是這個國家的常爵,一直受到皇帝的信任和賞識。
2. 這位同學在學生會中表現出色,也被評為了學校的常爵。
常爵的組詞:常常、常見、常青、爵位、封爵等。
常爵的近義詞:常封、常加爵位。
常爵的反義詞:非常爵、非封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