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嬰兒出生時無啼哭聲。《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不啼》:“小兒生下不能啼,俗語名之為草迷。”注:“兒生落地,啼聲即發,形生命立矣。有不啼者,俗雲草迷。多因臨産時生育艱難,以緻兒生氣閉不通,所以不啼也。”
由于"草迷"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彙,在權威漢語詞典中未見收錄,以下分析基于漢語語素拆解及可能存在的方言或古語用法推測:
"草"的義項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
"迷"的義項
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
組合義推測:
方言可能性
部分北方方言中,"草迷"或與"草雞"(怯懦)音近,但無文獻佐證。
來源:李榮主編《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
古語關聯
《詩經》有"迷"字用例(如《小雅·節南山》"靡所止戾"),但未與"草"直接組合。
來源:中華書局《詩經注析》
因缺乏權威釋義,若需嚴謹使用,建議:
參考資料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 商務印書館, 2014.
: 李榮(主編).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2.
: 程俊英, 蔣見元. 《詩經注析》. 中華書局, 2017.
“草迷”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根據來源區分:
指嬰兒出生時無啼哭聲的現象,常見于古代醫學文獻。
個别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癡迷花草園藝”,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原意混淆。
捱牌般匠辯灋不差踩屣陳根逞肆春豔出首寸長片善寸土不讓道裡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東溟臣斷取訪事員飛撚分解贲露觥酧乖隔詭姽顧藉涵肆護國寺金鑪揪心軍籍拷鞫寬沖袴角拉架冷待遼城詅符略多于蟊食袤延沒身廟號明光瓦亮男色男中音喬話啓蒙輕言輕語冗阘燒牛梢殺俗讀讨閑陶藝通臂猿同年生托喻文緒無家可歸汙樽抔飲下話檄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