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東晉 丞相 王導 。 西晉 末, 王導 知天下已亂,為 琅邪王 司馬睿 獻策移鎮 建康 (今 江蘇 南京 ),公元318年, 司馬睿 在 建康 稱帝,是為 東晉 。 王導 任丞相。 魏 晉 時尚書仆射即為丞相,故有此稱。 易宗夔 《新世說·栖逸》:“ 徐 亦和雲:‘人物 南朝 賭酒時,過 江 僕射是吾師。猶餘戇叟風流在,悵絶青溪數首詩。’”
“過江仆射”是一個曆史典故類成語,其含義與東晉丞相王導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東晉丞相王導。西晉末年,王導輔佐琅琊王司馬睿南渡長江,建立東晉政權,因功績卓著被尊稱為“過江仆射”。
該詞最早見于易宗夔《新世說·栖逸》中的詩句:“人物南朝賭酒時,過江僕射是吾師。”
部分資料(如)誤将典故關聯到三國徐庶,實為混淆曆史人物。徐庶為劉備謀士,與東晉王導無關,需以權威文獻記載為準。
現多用于形容在重大曆史轉折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傑出人物,強調其戰略眼光與政治才能。
《過江仆射》是指跨越江河作為仆射的官職。在古代,仆射是官府下設的一個職務,負責一些文書的書寫、傳輸和送達等事務。而"過江仆射"則特指那些跨越江河,上下遊進行文書傳遞的官員。
《過江仆射》的拆分部首是辶(辵),辶(辵)是指"邊走"之義。筆畫數為11畫。
《過江仆射》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獻中,最早見于《漢書·平準儀則傳》。而在繁體字中,"過江仆射"的寫法是"過江仆射"。
在古時候,"過江仆射"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其中,過字的古字形是從"較"字旁的"己"字借為代字;仆字的古字形是從"人"字底的"而"字借為之;射字的古字形是從"聿"字旁的"千"字借為之。所以,古時的寫法分别為"過江僕射"。
1. 古時候,過江仆射是負責江河之間文書傳遞的官員。
2. 那位過江仆射勇敢地躍入急流,将緊急公文送達到了目的地。
1. 仆射(pú shè):古代官府下設的一種職務。
2. 跨越(kuà yuè):指跨過障礙物或界限。
3. 官職(guān zhí):指官員所擔任的職務。
過江啟事
過江傳書
停留江岸
江河封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