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據亂的意思、據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據亂的解釋

(1).據亂世之史。 漢 何休 《<春秋公羊傳注>序》:“傳《春秋》者非一,本據亂而作。” 徐彥 疏:“ 孔子 本獲麟之後得瑞門之命,乃作《春秋》。公取十二,則天之數,是以不得取 周公 成王 之史,而取 隱公 以下,故曰‘據亂而作’,謂據亂世之史而為《春秋》也。”

(2).見“ 據亂世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據亂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其核心含義指“處于混亂動蕩的社會狀态”,主要包含以下兩層釋義:

一、指社會處于混亂無序的動蕩時期

此義強調社會秩序崩壞、政局不穩的狀态。

例證:

《春秋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提出“三世說”,将曆史分為“據亂世、升平世、太平世”三個階段。其中“據亂世”指戰亂紛争、禮法失序的時期,如東漢何休注:“于所傳聞之世,見治起于衰亂之中。”

近代梁啟超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中亦沿用此概念:“據亂之世,思想皆趨于保守。”

二、引申指依托亂世背景或趁亂行事

此義側重在動蕩環境中采取行動或借勢而為。

例證:

康有為《大同書》言:“據亂之世,競争為生”,指在亂世中以競争手段求生;章太炎《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中“據亂而作”則含趁勢舉事之意。


補充說明:

  1. 近義對比

    • 據亂:強調“處于亂世”的客觀狀态,具曆史分期色彩。
    • 治亂:泛指社會治理的安定與動蕩(如《荀子·天論》:“治亂非天也”)。
    • 騷亂:側重描述局部社會動蕩事件,現代漢語常用。
  2. 語用提示

    該詞屬書面語,現代使用多見于曆史哲學論述或引用典籍,日常交流中常以“動蕩時期”“亂世”等替代。


權威參考來源:

  1. 《春秋公羊傳》何休注(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
  3. 康有為《大同書》(古籍出版社)
  4. 章太炎《訄書·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上海人民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據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細微差異,綜合各來源信息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含義

“據亂”由“據”(依據)和“亂”(混亂)組成,字面意為根據混亂的局勢行事,強調靈活應對當前情況。例如在動蕩環境中調整策略或決策。

二、曆史文獻中的特殊用法

  1. 指代曆史階段:
    漢代學者何休在《春秋公羊傳注》中提到“本據亂而作”,指孔子編纂《春秋》時選取了魯隱公以降的“亂世史料”作為依據,而非西周成王時期的穩定史料。

  2. 康有為的曆史分期理論:
    在《大同書》中,康有為将社會演變分為三階段:

    • 據亂世:以武力争奪為主的混亂時代;
    • 升平世:逐漸走向秩序的階段;
    • 太平世:實現大同的理想社會。

三、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常見于以下情況:

四、注意區分

需避免與“據亂世”(特指曆史階段)混淆,後者是“據亂世”的簡稱,而“據亂”本身更偏向行為描述。

如需進一步了解康有為理論或《春秋》編纂背景,可參考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班霞悲悲切切測海蠡屮茅傳夜畜耳春回大地詞林紀事簇居殚思極慮盜憎大勢隄潰蟻孔番當飛纓蜂營蟻隊鲠亮軌程胡子工程賈誠家聲饑敝僅隻決勝車客禮陵谷滄桑理身盧耽鶴論空絡驿毛褐馬如流水鳴鵲末見帓首内文案逆曳鵬鹍平帖撲破牽合傅會乾維萋蒿绮陌親委聖略石癖說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寺窪文化夙夜匪解陶陰擿罰痌瘝一體頭陀碑土産王羲之無或顯融邪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