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繪有卷龍的禮服。《逸周書·世俘》:“壬子,王服衮衣,矢琰格廟。”《詩·豳風·九罭》:“我覯之子,衮衣繡裳。” 毛 傳:“衮衣,卷龍也。” 陸德明 釋文:“天子畫升龍於衣上,公但畫降龍。”《舊唐書·後妃傳下·代宗睿真皇後》:“上太皇太後諡冊,造神主,擇日祔於 代宗 廟。其褘衣備法駕奉迎於 元陵 祠,復置於 代宗皇帝 衮衣之右。” 明 鄭若庸 《玉玦記·對策》:“日華浮動衮衣新,願竭草茆忠悃。” 郭沫若 《行路難》下篇一:“啊,小鳥是用不着鼎食的,麋鹿是用不着衮衣的。”
(2).借指帝王或上公。 南朝 梁 沉約 《梁三朝雅樂歌·俊雅》:“衮衣前邁,列辟雲從。” 明 陸采 《明珠記·巡陵》:“立傍衮衣,滿身香氣;回瞻寶座,一朵紅雲。”《再生緣》第四九回:“ 酈明堂 ,離坐三呼謝衮衣。”
衮衣(拼音:gǔn yī)是古代中國帝王及高級官員(如上公)所穿的禮服,具有鮮明的等級象征和文化内涵。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衮衣是繪有卷龍紋樣的禮服,屬于古代最高規格的服飾之一,專用于帝王、三公等身份顯赫者。其名稱中的“衮”即指龍紋刺繡,而“衣”則代表服飾整體。
衮衣主要用于祭祀、冊封、大典等重大儀式,如《逸周書》記載周王穿衮衣祭祀宗廟。
如需進一步了解衮衣的形制演變或具體文獻記載,可參考《詩經·豳風》《逸周書》等古籍,或查閱博物館藏品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