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踦牂的意思、踦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踦牂的解釋

跛足母羊。 明 楊慎 《雨夕夢安公石張習之覺而有述因寄》詩:“軼塵追騕褭,缺岸倚踦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踦牂”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屬于生僻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單字訓诂與文獻用例綜合分析。

一、單字釋義:

  1. 踦(qī):《說文解字》釋為“一足也”,本指腿腳殘缺,引申為不平衡狀态。《廣雅·釋诂二》載“踦,袤也”,可解作傾斜、不齊整。
  2. 牂(zāng):《爾雅·釋畜》注“牝曰牂”,指母羊,後擴展為雌性牲畜統稱,《詩經·小雅》有“牂羊墳首”之句。

二、複合詞義: 該詞最早見于《淮南子·齊俗訓》:“窺面于盤水則圓,于杯則隋,面形不變其故,有所圓、有所隋者,所自窺之異也。今吾雖欲正身而待物,庸遽知世之所自窺我者乎?若夫人與我不同,懸于天壤,懸于天壤則吾不能與之同矣。是故智者不觚,廉者不刿,勇者不怯,愚者不踦牂。”高誘注:“踦牂,敝踦也”。此處“踦牂”喻指愚者行事不合常理的狀态,含“偏頗失衡”的引申義。

三、現代應用: 該詞在當代已退出常用詞彙範疇,僅見于古籍研究領域。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詞典》将其标注為“形容事物參差不齊的狀态”,與《漢語大詞典》“指不協調、不匹配的事物”釋義形成互證。

網絡擴展解釋

"踦牂"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使用說明:

  1. 該詞屬于古代漢語範疇,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文學創作。
  2. 需注意拼音可能存在争議,部分資料标注為“xiào zāng”,但按現代漢語規範讀音應為“qī zāng”,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判斷。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畜牧相關詞彙的用法,可查閱《說文解字》或《爾雅》等傳統字書。

别人正在浏覽...

暗燈八輩蠶拔距半邊淳潔撮風丹頂鶴當璧黨朋彈盡糧絕點對點睛之筆恩慰耳熟飛瓊分鞋破鏡改樣更新換代工藝鶴闆書昏坎簡核椒桂劑鋼芰荷矜功自伐積生跼蹐決賽菊糕課業口機叩舷愧惶利塵廪膳辘轳刼麥紋紙碼口親家公慶洽欽企七七湫戾七澤曲梁人學三兵上半年燒焦瑣眇田橫島頭足願頽靡拖日氣挽毂襄理閑聒協風析骸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