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芰荷的意思、芰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芰荷的解釋

指菱葉與荷葉。《楚辭·離騷》:“製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唐 羅隱 《宿荊州江陵驿》詩:“風動芰荷香四散,月明樓閣影相侵。” 明 陸采 《懷香記·索香看牆》:“芰荷池雨聲輕濺,似瓊珠滴碎還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芰荷”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ì hé,其含義和文學内涵可綜合如下:


基本釋義

  1. 植物指代:指菱葉與荷葉的組合。“芰”即菱角(水生植物),而“荷”為荷葉。
  2. 少數引申:部分典籍中偶作“荷花”解,但此用法較為少見。

文學溯源


文化意象

  1. 高潔人格:因屈原的象征性使用,芰荷成為文人表達清高、脫俗的常見意象。
  2. 自然意境:詩詞中常以芰荷與月色、池水等結合,營造靜谧或蕭瑟的氛圍(如羅隱“風動芰荷香四散,月明樓閣影相侵”)。

注意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植物特性,可參考《楚辭》或《本草綱目》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芰荷》的意思

《芰荷》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一種水生植物。它具有葉片叢生、花小、白色或淡紫色等特點,常生長在水塘、池沼等濕潤的地方。

拆分部首和筆畫

《芰荷》的部首是「艹」和「艸」,由于該字分别由兩個不同部首組成,因此又屬于複部首的字。它的總筆畫數是15畫。

來源和繁體

《芰荷》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這本古代詞典中。有人認為《芰荷》來源于梵文中的「kacira」,意為蘆葦或者水生植物。繁體字是「蒩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存在多種變體。以《芰荷》為例,早期的漢字書寫中可能有一些差異。其中,在《康熙字典》中,将「芰」的寫法與「荷」進行了區分,分别寫作「⾛」和「豈」。這些不同的寫法在字形上存在微小的差異。

例句與組詞

1. 池中的芰荷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2. 這裡的湖泊遍布着茂盛的芰荷。

組詞:荷花、蓮花、荷葉、藕花。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荷、蓮。

反義詞:幹、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