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分鞋破鏡的意思、分鞋破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分鞋破鏡的解釋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載, 南朝 陳 徐德言 娶 陳後主 妹 樂昌公主 為妻,公主有才貌。 陳 亡之際, 德言 料不能夫妻相守,于是破一鏡,夫妻各執一半,相約日後合鏡相會,又 明 陶宗儀 《辍耕錄·賢妻緻貴》載, 宋 程鵬舉 被虜于 張萬戶 家為奴,娶 張 所虜宦家女某氏為妻。妻見 程 才貌不凡,非久居人後者,屢勸 程 逃亡。 程 疑妻受 張 所使試探自己,即以告 張 ,妻因此被 張 趕出。妻臨行,脫繡鞋一隻換 程 鞋一隻,期望日後執此相見。後因以“分鞋破鏡”喻夫妻分離。 明 高瑞南 《黃莺兒·代妓謝雙送别瀑泉王孫》曲:“生平此身,知心是君,相逢莫作尋常論,意兒真。分鞋破鏡,憐取眼前人。”參閱 明 董應翰 《易鞋記》、《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參見“ 破鏡重圓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分鞋破鏡"是一個由兩個典故合并而成的成語,用來比喻夫妻分離後又重新團聚。它融合了"分鞋"與"破鏡"兩個故事,共同表達了離散夫妻最終得以重逢的深刻含義。

  1. 分鞋(分履):

    • 典故來源:主要出自元代陶宗儀《南村辍耕錄》等記載。故事講述南宋末年,程鵬舉在戰亂中被擄為奴,與主人家的婢女白玉娘結為夫妻。白玉娘深明大義,多次勸程鵬舉逃離以圖報國。程鵬舉起初疑心她受主人指使試探,告發後導緻白玉娘被賣。臨别時,白玉娘脫下自己的一隻繡鞋給程鵬舉,自己留下另一隻,作為日後重逢的信物。後來程鵬舉發迹,始終不忘舊情,憑借這隻繡鞋曆經艱辛終于找到了白玉娘,夫妻得以團圓。
    • 象征意義:"分鞋"象征着夫妻在被迫分離時,留下信物作為日後相認和團聚的憑證,寄托着對重逢的堅定信念和深沉情感。
  2. 破鏡(破鏡重圓):

    • 典故來源:最早見于唐代孟棨《本事詩·情感》。故事發生在南朝陳國将亡之際。驸馬徐德言預感到國破家亡後夫妻可能離散,便将一面銅鏡打破,與妻子樂昌公主各執一半,約定他年正月十五在都市賣鏡,以此作為尋訪對方的線索。陳國滅亡後,樂昌公主被隋朝權臣楊素所得。徐德言依約在正月十五到京城尋訪,果然遇到一個老仆在叫賣半面銅鏡。徐德言拿出自己的半鏡相合,并題詩一首。樂昌公主見詩後悲痛不已。楊素得知此事,被他們的真情打動,最終将樂昌公主歸還給徐德言,使他們夫妻團聚。
    • 象征意義:"破鏡"象征着夫妻在面臨巨大變故和被迫分離時,将完整的事物(鏡子)打破,各持一半,以此作為日後重聚的憑證和希望。"破鏡重圓"則直接成為比喻夫妻離散後重新團聚的經典成語。

"分鞋破鏡"的合并含義: 将"分鞋"與"破鏡"兩個典故合并為"分鞋破鏡",其核心含義沒有改變,仍然是比喻夫妻在經曆離散之後,最終得以重新團聚。這個成語強調了夫妻間深厚的情誼、對彼此忠貞不渝的信念,以及在逆境中堅守承諾、最終克服困難實現團圓的美好結局。它蘊含着對堅貞愛情和美滿婚姻的贊美。

引用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分鞋破鏡”是一個漢語成語,比喻夫妻分離或感情破裂。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典故來源

  1. 破鏡重圓(南朝陳)
    出自唐代孟棨《本事詩·情感》:南朝陳滅亡時,徐德言與樂昌公主将銅鏡一分為二,各執一半作為日後相認的信物。後二人曆經波折,最終破鏡重圓。

  2. 分鞋之約(宋代)
    據陶宗儀《辍耕錄》記載:宋代程鵬舉被擄為奴,其妻為助他逃脫,臨别時以繡鞋換程鞋一隻,約定日後憑鞋相認。後程鵬舉功成名就,憑鞋尋回妻子。


三、相關詞彙


四、文化意義

該成語融合了“分鞋”與“破鏡”兩個典故,既體現古代戰亂對家庭的沖擊,也寄托了人們對忠貞愛情的期許。其核心在于強調分離的無奈與重逢的珍貴。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故細節,可參考《本事詩》《辍耕錄》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埃穢百不知邊竟秉志塵塵刹刹窗扇蹴踐單列點筆定武石峒兵東山客抖動反躬鳳綍佛偈詭巧海鷰涵空寒玉耗顇懽悅互經火院賈伴姜黃痂皮靜詞迳會淨火矩步方行欄騎良奧鄰鄰六零六龍歌冥差冥期炮子皮褂被甲載兵遷避奇貨可居青壯年丘植缺漏惹動柔嫩聖王詩謌瘦金書衰粗雙林天兄王氏帖威尊祥圖崤谷熙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