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語。即中劫。 明 王鏊 《震澤長語·仙釋》:“一增一減,共一千六百八十萬年,名一轆轤刼。凡二十轆轤刼,共三萬三千六百萬年,為一成刼。”亦作“ 轆轤劫 ”。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中》:“中劫者,即轆轤劫,初閻浮提人壽八萬四千歲,身長八丈,凡過百年,命減一年,身減一寸,過千年,命減十年,身減一尺,減至十歲,身長一尺,則減之極也。自爾復入增劫,凡過百年,命增一年,身增一寸,如是增至八萬四千歲,身增八丈,則增劫之極也。如是一減一增,共計一千六百八十萬年,名一轆轤劫。”參見“ 中劫 ”。
“辘轳刼”(也寫作“辘轳劫”)是佛教術語,指時間單位中的“中劫”。以下是詳細解釋:
“辘轳刼”是佛教時間觀中的核心概念之一,通過壽命增減的循環體現時間的無盡與輪回。如需更完整的文獻内容,可參考《震澤長語》或《少室山房筆叢》原文。
辘轳刼是一個漢字詞,拆分部首是車、刀、口,總共有15個筆畫。
辘轳刼這個詞主要來自于《莊子·列禦寇》一章,意為借用機智和技巧來獲得利益、以小博大。
辘轳刼的繁體字為轆轤券。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辘轳刼的寫法為輅輺劵。
他利用辘轳刼的手法,小心翼翼地赢得了這場商業競争。
辘轳刼可以組合成其他詞語,如辘轳、辘轳子、刼取等。
辘轳刼的近義詞有投機、鑽空子、投機倒把等。
辘轳刼的反義詞有光明磊落、正大光明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