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七七的意思、七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七七的解釋

[Double Seven] 舊時人死後每七天祭奠一次,最後一次是第四十九天,叫“七七”。也叫“盡七”、“滿七”、“斷七”

詳細解釋

(1).舊俗以人死後每隔七日祭奠一次,到七七四十九日止,共為七七。《魏書·外戚傳下·胡國珍》:“又詔自始薨至七七,皆為設千僧齋。”《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 十老 病重,醫治不痊,嗚呼哀哉。 朱重 搥胸大慟,如親父一般,殯殮成服,七七做了些好事。”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考索·七七》:“喪家七七之期,見於《北史》《魏書》《北齊書》及 韓琦 《君臣相遇傳》。又 顧亭林 《日知録》、 徐復祚 《村老委談》、 郎瑛 《七修類藁》皆載之。要皆佛氏之説,無足深考。惟《臨淮新語》謂始死七日,冀其一陽來復也。祭於來復之期,即古者招魂之義,以生者之精神,召死者之靈爽。至七七四十九日不復,即不復矣,生者亦無可如何也。此説最通。”

(2).數詞。七的七倍,四十九。《素問·上古天真論》:“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3).數詞。七十七。《南齊書·祥瑞志》:“《老子河洛讖》曰:‘年曆七七水滅緒,風雲俱起龍麟舉。’”

(4).指農曆七月初七。《新民歌三百首·萬條蛟龍接上天》:“萬條蛟龍接上天,牛郎織女笑開顔;如今車幹天河水,不等七七就團圓。”參見“ 七夕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七七”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喪葬習俗(核心含義)

指舊時喪葬儀式中的祭奠周期。根據傳統風俗,人去世後,親屬每隔七天進行一次祭奠,持續七次,共四十九天,稱為“七七”或“做七”。具體包括:

  1. 時間周期:從“頭七”至“七七”(即第49天),最後一次祭奠後儀式結束,也稱“盡七”“滿七”。
  2. 儀式内容:以佛教或道教法事為主,設齋超度亡靈,部分地區會停止接受親友吊唁。

二、其他引申含義

  1. 曆史事件代稱:
    網絡語境中偶見代指“七七事變”(1937年盧溝橋事變),但此用法非主流,且相關來源權威性較低。
  2. 七夕節簡稱:
    農曆七月初七為七夕節,民間也稱“七七”,但更常用“七夕”表述。

三、作為人名的寓意

現代常将“七七”用于取名,寓意包括: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喪葬習俗細節或曆史事件,可參考權威文獻或民俗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七七: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七七”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七月的七日”,即每年的7月7日。它由兩個相同的部分組成,每個部分都是七的意思。

拆分部首:由“一”和“丿”兩個部首組成。

筆畫:由5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七七”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七夕節,也被稱為“乞巧節”或“女兒節”。七夕節是一個浪漫的節日,象征着牛郎織女的相會。在中國,七月七日的夜晚,人們會給女兒們穿上新衣,賞月、放煙火等慶祝活動。

在繁體字中,“七七”一詞通常寫作“七七”,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七七的形狀有所不同。例如,秦代的漢字寫法中,七七的右上方可能會有一個額外的“丶”,形似“⺌”。

古代漢字寫法變化較多,不同朝代、不同書法家的寫法也會有所不同。然而,現代的标準簡化字“七七”是由************共和國政府規定的,并作為現代常用字使用。

例句

1. 今天是七七,我們一家人去賞月。

2. 在七七這一天,人們會向自己喜歡的人表達浪漫的情感。

3. 我們準備了精美的禮物,為七七這個特殊的日子慶祝。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七夕、七月、七天、七分、七分之一。

近義詞:七日、七號。

反義詞:六六、八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