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椒桂的意思、椒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椒桂的解釋

(1).椒與桂。皆香木。常用以比喻賢人。 漢 劉向 《九歎·逢紛》:“椒桂羅以颠覆兮,有竭信而歸誠。” 晉 葛洪 《抱樸子·漢過》:“養豺狼而殲驎虞,殖枳棘而翦椒桂。”

(2).指椒實與桂皮。皆調味的香料。 宋 王禹偁 《雙鹦志》:“飯之餘者,雖椒桂之味必覆于地;饌之善者,雖膏梁之美或投于穢。” 宋 蘇轼 《監試呈諸試官》詩:“緬懷 嘉祐 初,文格變已甚……調和椒桂釅,咀嚼沙礫碜。”

(3).指椒漿桂酒。 唐 李百藥 《登葉縣故城谒沉諸梁廟》詩:“椒桂奠芳樽,風雲下虛室。” 唐 楊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縣學先聖廟堂碑文》:“莫不列蘋蘩於上席,行禮敬於質明;奠椒桂於中罇,敬神明於如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椒桂”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綜合不同文獻解釋如下:

一、本義與比喻義

  1. 香木比喻賢人
    椒(花椒)與桂(桂樹)均為芳香植物,常被用來象征品德高尚的賢人。例如《九歎·逢紛》中“椒桂羅以颠覆兮”,以及《抱樸子》用“椒桂”對比“枳棘”(荊棘),暗喻賢才與小人。這一用法多見于古代詩文,強調人才的高潔特質。

  2. 調味香料
    椒實(花椒果實)與桂皮(肉桂樹皮)是古代重要的調味品。宋代王禹偁《雙鹦志》提到“雖椒桂之味必覆于地”,蘇轼詩中亦用“調和椒桂酽”描述烹饪,說明二者在飲食文化中的廣泛應用。

二、引申義與特殊用法

  1. 祭祀酒類代稱
    唐代文獻中,“椒桂”常指椒漿(花椒浸泡的酒)與桂酒(桂香調制的酒),用于祭祀或禮儀場合。如李百藥詩“椒桂奠芳樽”,楊炯碑文“奠椒桂於中罇”,均體現其儀式性用途。

三、成語化表達(需謹慎引用)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到“椒桂”可比喻“官位高貴”,但此用法在古代文獻中未見直接例證,可能是基于“賢人”象征的引申,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該詞核心含義圍繞植物特性展開,兼具實用(調味)與象征(喻賢)功能,引用時需注意區分本義與引申義。建議優先參考《九歎》《抱樸子》等古籍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椒桂》的意思

《椒桂》是一個常見的詞彙,它可以指椒和桂這兩種植物,也可以指的是由這兩種植物制成的香料。

拆分部首和筆畫

《椒桂》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木和艹,以木字旁為主,桂字旁為附。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它的序號是78。

來源

《椒桂》這個詞的來源較為簡單,椒和桂分别指的是植物的名稱,椒指胡椒,桂指桂皮。

繁體

《椒桂》的繁體字為「椒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還存在一些差異。《椒桂》在古代曾經有一種不同的寫法,即「椒柷」。

例句

1. 用椒桂烹饪的菜肴味道非常香辣。

2. 這款護膚品中含有椒桂提取物,具有舒緩和美白*********。

組詞

與《椒桂》相關的組詞有椒鹽、椒醬、桂花、桂枝等。

近義詞

《椒桂》的近義詞有胡桂、胡椒桂。

反義詞

《椒桂》的反義詞是非椒桂,即其他植物或不含椒桂的物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