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n's or daughter's father-in-law] 兒子的丈人和女兒的公公
對兒子的丈人或女兒的公公的稱呼。《隋書·李渾傳》:“帝覽之泣曰:‘吾宗社幾傾,賴親家公而獲全耳。’” 巴金 《秋》二八:“我隻求 蕙兒 的棺木早點入土,也不必麻煩親家公預備什麼,蕙兒沒有這個福氣!” 宋 俞文豹 《吹劍錄》:“ 道 但雲:‘傳語親公,今日好雪。’”
“親家公”是漢語中用于特定親屬關系的稱謂,以下為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指子女配偶的父親。例如:男方父母稱呼兒媳的父親為“親家公”,女方父母稱呼女婿的父親同樣可用此稱謂。
詞源與發音
稱呼範圍
與“親家”的區别
提示:不同地區可能存在稱呼習慣差異,建議結合具體語境使用。
親家公是中國漢字,由四個字組成。可以拆分為親、家、公三個部分。其中,親表示親屬關系,家表示家庭,公表示男性長輩或尊稱。
親家公的部首分别是亻(人),宀(宀部),工(工字旁)。其中,亻和工為左右結構,宀為上下結構。
親家公的總筆畫數為24筆。
親家公一詞的來源較為特殊,是由祖父、嶽父兩個稱謂合并而成。在古代,祖父和嶽父被尊稱為公。親家公這一稱呼,主要用于指代妻子的父親。
在繁體字中,“公”字與現代簡體字相同,均為“公”。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的一些例子如下:
親:替,宀,人;家:家;公:公。
親家公,請您進屋坐。
我和親家公關系非常好。
組詞:親家、親家姐妹、親家父母、親家之間。
近義詞:嶽父、父親。
反義詞:親家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