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九寺的意思、九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九寺的解釋

指九卿的官署。《晉書·荀勖傳》:“若欲省官,私謂九寺可并於尚書,蘭臺宜省付三府。”《隋書·百官志中》:“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是為九寺。”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會府台司·九寺》:“ 漢 以來,九卿所治之府,謂之九寺, 後魏 始有三府、九寺之稱,然通其名,不連官號。其以官名寺,自 北齊 始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九寺”是中國古代官制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和演變過程如下:

一、起源與職能

“九寺”最初指九卿的官署,屬于秦漢時期中央行政機構的核心組成部分。九卿輔佐三公(丞相、太尉、禦史大夫),分管不同政務,其官署統稱為“寺”,職能類似現代部委,如太常寺掌宗廟禮儀(類似文化部),大理寺主刑獄(類似最高法院)。

二、曆史演變

  1. 漢代确立:漢承秦制,明确九寺為九卿的辦公機構,包括太常、光祿勳、衛尉等,負責禮儀、宮廷、司法等事務。
  2. 南北朝至隋唐調整:北齊時期官署名稱與官職結合,如“太常寺”;唐代九寺職能細化,例如鴻胪寺掌外交禮儀,司農寺管糧食倉儲。
  3. 逐漸衰落:三國後九寺地位下降,部分職能被尚書省取代,至明清時多并入六部或改為其他機構(如大理寺改為大理院)。

三、具體組成(以唐代為例)

九寺名稱 主要職能
太常寺 宗廟禮儀、祭祀
光祿寺 宮廷膳食、宴會
衛尉寺 兵器儀仗管理
宗正寺 皇族事務
太仆寺 馬政與車駕
大理寺 案件審理
鴻胪寺 外交與民族事務
司農寺 糧食倉儲、賦稅
太府寺 國庫與貿易

四、與佛教“寺”的區别

“寺”原為官署稱謂,後因東漢白馬寺的建立(為安置西域高僧而沿用“寺”名),逐漸演變為佛教場所的專稱。

如需了解更詳細的曆史變遷或具體朝代差異,可參考《晉書》《隋書》等史料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九寺

九寺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九(jiǔ)和寺(sì)。

九是一個表示數目的數字,表示九個,也可以引申為多數的意思。寺則表示佛教寺廟。

九的拆分部首是乚,由兩劃組成;它的筆畫數是二,按照筆畫順序依次書寫。

寺的拆分部首是廣,由丨和一的組成;它的筆畫數是五,按照筆畫順序依次書寫。

九寺這個詞的來源一直沒有确切的解釋,但有人認為它是一個地名,也有人認為它是一種宗教的象征。無論是哪種說法,九寺都與佛教寺廟有關。

九寺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仍為九寺,沒有改變。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九寺的字形可能會有所不同,但由于沒有相關的資料記載,我們無法得知确切的寫法。

例句:他們在國内遊覽了九寺,領略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些與九寺相關的組詞有:九天、九州、九重、九曲等。

與九寺意義相近的詞語有:佛寺、廟宇、寺院等。

與九寺意義相反的詞語是:非宗教建築、非信仰地點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