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九寺的意思、九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九寺的解释

指九卿的官署。《晋书·荀勖传》:“若欲省官,私谓九寺可并於尚书,兰臺宜省付三府。”《隋书·百官志中》:“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僕,大理,鸿臚,司农,太府,是为九寺。”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会府台司·九寺》:“ 汉 以来,九卿所治之府,谓之九寺, 后魏 始有三府、九寺之称,然通其名,不连官号。其以官名寺,自 北齐 始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九寺是中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自秦汉时期的“九卿”制度,后逐渐演变为隋唐至明清时期的具体职能部门。其名称与职能在不同朝代略有调整,但核心架构保持稳定,主要分管皇室事务、礼仪、司法、财政等专项工作。以下是具体解析:

  1. 九寺的定义与起源

    九寺最初为秦汉九卿的官署名称,隋唐时期定型为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九个独立机构。这一体系体现了古代“分职设官,各司其守”的行政管理思想。

  2. 各寺职能解析

    • 太常寺:主管礼乐祭祀,如制定典礼、管理天文历法(参考《周礼·春官宗伯》职能演变)。
    • 光禄寺:负责皇室膳食、宴飨事务,明代后并入礼部。
    • 卫尉寺:掌管宫门禁卫与兵器库藏,清代职能归入侍卫处。
    • 宗正寺:管理皇族宗谱、姻亲事务,清代改为宗人府。
    • 太仆寺:统筹全国马政与皇室车驾,清末因军事改革裁撤。
    • 大理寺:作为最高司法机构,负责案件复核,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三法司”(来源:《唐六典·卷十八》)。
    • 鸿胪寺:主理外宾朝觐、丧葬仪制,职能类似现代外交部礼宾司。
    • 司农寺:掌管粮食仓储、田赋征收,明代并入户部。
    • 太府寺:监管国库财物与贸易,宋代后职能分化至户部与工部。
  3. 历史地位与演变

    九寺在隋唐时期职权达到顶峰,宋元以后逐渐被六部取代,至明清仅保留大理寺等少数机构。这一变化反映了古代官僚体系从“事务分权”向“职能集中”的转型(据《中国历史大辞典·职官制度卷》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九寺”是中国古代官制中的重要概念,其含义和演变过程如下:

一、起源与职能

“九寺”最初指九卿的官署,属于秦汉时期中央行政机构的核心组成部分。九卿辅佐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不同政务,其官署统称为“寺”,职能类似现代部委,如太常寺掌宗庙礼仪(类似文化部),大理寺主刑狱(类似最高法院)。

二、历史演变

  1. 汉代确立:汉承秦制,明确九寺为九卿的办公机构,包括太常、光禄勋、卫尉等,负责礼仪、宫廷、司法等事务。
  2. 南北朝至隋唐调整:北齐时期官署名称与官职结合,如“太常寺”;唐代九寺职能细化,例如鸿胪寺掌外交礼仪,司农寺管粮食仓储。
  3. 逐渐衰落:三国后九寺地位下降,部分职能被尚书省取代,至明清时多并入六部或改为其他机构(如大理寺改为大理院)。

三、具体组成(以唐代为例)

九寺名称 主要职能
太常寺 宗庙礼仪、祭祀
光禄寺 宫廷膳食、宴会
卫尉寺 兵器仪仗管理
宗正寺 皇族事务
太仆寺 马政与车驾
大理寺 案件审理
鸿胪寺 外交与民族事务
司农寺 粮食仓储、赋税
太府寺 国库与贸易

四、与佛教“寺”的区别

“寺”原为官署称谓,后因东汉白马寺的建立(为安置西域高僧而沿用“寺”名),逐渐演变为佛教场所的专称。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历史变迁或具体朝代差异,可参考《晋书》《隋书》等史料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鼈壳扇布拉格苍黎长檐车伧子尺水丈波冲鬯筹室穿蹄春榜大煞风趣等份,等份儿雕目东坡书院寡蛋海筹黄公垆还元水花信呼朋引类假埋交明齑葛凈财井脉抉目东门军哄凯安开幕昆陵酷似癞虾蟆想吃天鹅肉老套筒敛策龙扈罗霄山駡架马騣名簿淖冰陪奁房毗翼齐唰唰让衅肉好市德世海他人逝往疏惶叔翁廋索汤勺腾挪誊写版怗怗亡何微论磈氏无生话小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