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m in;pin down;bottle up;invest;besiege] 團團圍住,使處于困境
把敵軍圍困在山頭上
團團圍住,使之窘迫而無出路。 元 楊梓 《豫讓吞炭》第一折:“便待要開堤灌水把軍圍困。”《水浒傳》第六九回:“ 董平 道:‘城中必有細作,且差多人圍困了這賊。’” 茅盾 《子夜》十四:“ 吳荪甫 聽着,也變了臉色。被圍困在廠門口那時的恐怖景象立即又在他眼前出現。”
“圍困”是一個動詞,指通過包圍、封鎖等手段使目标陷入無法逃脫或難以行動的困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用包圍的方式切斷目标與外界的聯繫,使其處于孤立、受制的狀态。常用于軍事沖突(如“城池被圍困”)或自然災害(如“洪水圍困村莊”)。
2. 動作特點
3. 應用場景
4. 近義詞辨析
5. 反義詞
“解救”“突圍”“疏散”等表示脫離困境的動作。
例句:救援隊突破雪崩圍困的區域,成功救出登山者。
圍困是一個動詞,意思是将某人或某地包圍起來,使其無法逃脫或逃出。它可以形容團隊、部隊等對敵人或敵對勢力實施圍堵的行動。
圍困的拆分部首為囗和囗,拼音為wéi和kùn。圍困總共有12個筆畫。
圍困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在古文字中寫作圍困。繁體字圍困保留了原來的形狀,但簡化後的簡體字圍困則進行了簡化。
在古代漢字中,圍困的寫法為圍困。字形上,圍字的上方是“囗”形,下方是“為”字的旁邊形。困字的上方是“囗”形,下方是“木”字的旁邊形。
1. 敵軍圍困了村莊,村民無法外出。
2. 政府軍隊正在圍困恐怖分子,以确保市民的安全。
1. 圍攻:指團隊或部隊一起攻擊某個目标。
2. 圍剿:指對叛亂、叛軍等進行全面包圍和鎮壓。
3. 圍觀:指圍在周圍觀看、圍觀某個事件、事物等。
包圍、環繞、圍繞
解圍、解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