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死有餘責的意思、死有餘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死有餘責的解釋

猶死有馀辜。 漢 荀悅 《漢紀·哀帝紀下》:“ 嘉 喟然仰天嘆曰:‘幸得充位宰相,不能進賢退不肖,以此負國,死有餘責。’” 宋 陸遊 《乞祠祿劄子》:“郡政乖剌,雨澤不時,上勞宵旰,死有餘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死有餘責是一個具有強烈貶義色彩的漢語成語,形容罪孽深重,即使處以死刑也抵償不了所犯的罪責。以下是其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字面含義

    “死”指死刑或死亡;“餘”意為剩餘、多餘;“責”指罪責、責任。整體意為:即使死了,尚有未贖清的罪責。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對“餘責”的釋義及成語用例分析。

  2. 引申義

    強調罪行極其嚴重,刑罰不足以懲戒其惡,隱含道德層面的極度譴責。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對“死有餘責”的語義闡釋。


二、語法結構與用法


三、古籍典源與演變

  1. 最早出處:

    由“死有餘辜”演變而來,始見于《漢書·晁錯傳》:“錯雖死,餘辜未滅。”後固化形成“死有餘責”。

    來源:《漢書》顔師古注(中華書局校勘本)。

  2. 後世用例:

    明代《醒世恒言》卷三十九:“此賊死有餘責!”印證其廣泛流傳于明清文學。

    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醒世恒言》校注本。


四、近義與反義辨析

近義成語 差異點
死有餘辜 側重“辜”(罪),更強調法律罪行
罪該萬死 強化罪行程度,含誇張修辭
反義成語
功标青史 褒義,強調功績不朽
勞苦功高 中性,肯定貢獻

參考文獻

  1. 《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4年。
  2. 《漢語大詞典》(縮印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
  3. 《明史》,中華書局點校本,1974年。
  4. 《漢書》,中華書局校勘本,1962年。
  5. 王力《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中華書局,2018年。

網絡擴展解釋

“死有餘責”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該成語指罪孽深重,即使處死也難以抵償罪責,與“死有餘辜”含義相近。常用于形容罪大惡極之人。

二、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東漢班固《漢書·卷八十六》中“臣嘉、臣延材驽不稱,死有餘責”,後漢荀悅《漢紀·哀帝紀》也有記載:“不能進賢退不肖,以此負國,死有餘責。”

三、用法與示例

四、近義詞與結構

五、擴展說明

該成語強調罪責的嚴重性,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對重大過失或罪行的評價。其核心在于通過“死後仍擔責”的表述,強化對極端罪惡的批判。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書》《漢紀》等典籍原文,或通過漢典、百度百科等平台獲取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百事可樂北漂禀化兵式體操步态蹒跚踩草蒼水使殘篇斷簡車馬盈門蕩飏丹母丁東訪落法席粉末負國福厘公稱浩氣好樣兒的橫術鴻涯後趕狐迷虎皮宣戢鱗委翼景邁揪挦舉父況乃捆住手腳蘭臭樂成愣呆呆流勢彌縫其阙密徑能無臲靰凝澌貧痡辟異窮壘賽詩會三街六市滲金詩狂石祖手理順便順水順風樹身四至貪賄天合婉晩文光五谷不分無線電台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