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專橫放肆。《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武安 又盛毀 灌夫 所為橫恣,罪逆不道。”《新唐書·蕭銑傳》:“諸将擅兵橫恣, 銑 恐寖不制,乃陽議休兵營農,以黜其權。”《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太子 惠帝 愚蠢, 賈後 橫恣,殺戮大臣。”
(2).放縱不受拘束。 清 趙翼 《瓯北詩話·韓昌黎詩一》:“顧 李 杜 之前,未有 李 杜 ,故二公才氣橫恣,各開生面,遂獨有千古。” 王闿運 《嚴鹹傳》:“十七應鄉試,經策橫恣,盡破程法。”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半夏小集》:“這是 明 亡後的事情。凡活着的,有些出于心服,多數是被壓服的。但活得最舒服橫恣的是漢奸;而活得最清高、被人尊敬的,是痛罵漢奸的逸民。”
“橫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專橫放肆
指行為蠻橫、肆意妄為,帶有強權壓迫的意味。例如《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提到灌夫“所為橫恣”,即批評其嚣張跋扈的舉止。
放縱不受拘束
強調不受規則或道德約束的放任狀态。如清代趙翼評價韓愈、李白的文風“才氣橫恣”,形容其創作風格的奔放自由。
曆史文獻
現代用法
可用于批評個人或群體的專斷行為,如“纨绔子弟驕橫恣肆”。
該詞多含貶義,需根據語境判斷程度。例如描述藝術創作時,“橫恣”可轉為中性,指突破常規的風格(如趙翼評韓愈詩)。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史記》《瓯北詩話》等來源。
橫恣(héng zì)一詞是指放肆、任意的意思。橫恣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其中“橫”部表示橫行、放肆,而“恣”部則表示放縱、任性。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演變過程中的《說文解字》。在《說文解字》中,橫恣被歸類為“兇部”漢字。
橫恣的字形比較獨特。其中,“橫”字由2個筆畫組成,而“恣”字由9個筆畫組成。在“恣”字中,由上到下分别是“丷”、“丿”、“丷”、“一”、“丄”、“一”、“丿”、“一”、“丿”。
橫恣的繁體字為“橫恣”。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和變革,因此橫恣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篇幅所限,這裡無法一一羅列所有的古代漢字寫法。如果對古代漢字寫法感興趣,可以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更多信息。
1. 他橫恣地對待員工,造成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
2. 那個*********橫恣地掌控着整個國家,無視人民的權益。
組詞:橫行恣肆、恣意妄為、放肆無禮
近義詞:放肆、任意、狂妄、肆無忌憚
反義詞:謹慎、克制、規矩、自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