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毛錐的意思、毛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毛錐的解釋

(1).即毛錐子。 宋 陸遊 《醉中作行草數紙》詩:“驛書馳報兒單于,直用毛錐驚殺汝。” 元 徐再思 《蟾宮曲·江淹寺》:“文藻珠璣,醉墨淋漓,何似 班超 ,投卻毛錐。” 明 王錂 《尋親記·訓子》:“他駡我窮酸寒賤,管封侯萬裡,索甚毛錐。” 清 蔣士铨 《臨川夢·隱奸》:“他能開神臂萬鈞弓,那識毛錐輕重?”

(2).泛稱筆。 茅盾 《對于文壇的一種風氣的看法》:“不暇剪裁,不事組織,信手拈來,都付毛錐。”參見“ 毛錐子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毛錐是漢語中對毛筆的雅稱,其釋義可從以下四方面展開:

一、基本釋義 毛錐指代以獸毛制成的書寫工具,特指毛筆。《漢語大詞典》解釋為"毛筆的别稱",因筆頭形似錐體且用動物毫毛制成得名。該詞屬古代文人書面用語,常見于詩詞典故。

二、詞源解析 該詞屬複合式構詞法:

  1. "毛"指代筆頭材質,古代多用黃鼠狼尾毛(狼毫)、兔毛(紫毫)或羊毛(羊毫);
  2. "錐"比喻筆尖形狀,《辭源》載"筆鋒尖銳如錐",體現書寫時"鐵畫銀鈎"的力度特征。

三、文化内涵 在文學作品中承載三重象征:

  1. 文士身份标識:如《新五代史·史弘肇傳》"安朝廷,定禍亂,直須長槍大劍,若毛錐子安足用哉"的武将對文臣的貶稱
  2. 藝術創造載體:陸遊《醉中作》"驿書馳報兒單于,直用毛錐驚殺汝"突顯筆鋒力量
  3. 曆史記錄工具:《全唐詩》中"毛錐擲罷倚天寒"展現文人的豪情壯志

四、文獻例證

  1. 宋代陶谷《清異錄》将筆墨并稱"毛錐子、龍須友"
  2. 元代王實甫《西廂記》"将毛錐墨硯,收疊在青箱"
  3. 清代趙翼《題文信國緻永豐尉書》"三百零五字,毛錐驚蛟螭"

(文獻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辭源》第三版、《新五代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毛錐”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毛錐”由“毛”和“錐”組成,字面指“細毛”和“尖銳的錐子”,基本含義是形容極其微小、細微的事物,常用于強調細節的微妙或觀察力的敏銳。例如,可描述問題的細微之處或不易察覺的變化。

二、引申含義

  1. 代指毛筆
    在文學和口語中,“毛錐”常作為毛筆的泛稱。例如:

    • 宋代陸遊詩句:“直用毛錐驚殺汝”();
    • 元代徐再思《蟾宮曲》中“投卻毛錐”比喻棄文從武()。
  2. 曆史背景中的貶義用法
    五代時期,武将史弘肇曾輕視文官,稱“安定國家,在長槍大劍,安用毛錐!”(),将“毛錐”貶為無用的筆。但後世逐漸演變為中性詞,僅代指筆。

三、例句與用法

四、其他含義

在植物學中,“毛錐”也指殼鬥科錐屬植物,分布于中國南方(),但此用法較為專業,日常較少見。

“毛錐”的核心意義圍繞“微小”和“筆”展開,需結合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探讨文學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百分之百寶子鞁鞍碑頌簿廳趁趃癡念春風面醇一麤使黨證啗函大邳鼎味對向耳傍風防把翻卻吠日飛騰封錫凫茈耕犁鹳鷒禾麥何足為奇混夷極诋劫恐近輔科鬥籍寬暢诓惑琅珰痨嗽斂散連月聊爾靈寝棂星門六駮六緯馬靸明豔靡衣玉食抛扔鋪戶欺公罔法晴窗窮研求神問卜蛇雀之報十榦豕胾霜井唆嘴同歡托舊鋈錞五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