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毛錐的意思、毛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毛錐的解釋

(1).即毛錐子。 宋 陸遊 《醉中作行草數紙》詩:“驛書馳報兒單于,直用毛錐驚殺汝。” 元 徐再思 《蟾宮曲·江淹寺》:“文藻珠璣,醉墨淋漓,何似 班超 ,投卻毛錐。” 明 王錂 《尋親記·訓子》:“他駡我窮酸寒賤,管封侯萬裡,索甚毛錐。” 清 蔣士铨 《臨川夢·隱奸》:“他能開神臂萬鈞弓,那識毛錐輕重?”

(2).泛稱筆。 茅盾 《對于文壇的一種風氣的看法》:“不暇剪裁,不事組織,信手拈來,都付毛錐。”參見“ 毛錐子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毛錐”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毛錐”由“毛”和“錐”組成,字面指“細毛”和“尖銳的錐子”,基本含義是形容極其微小、細微的事物,常用于強調細節的微妙或觀察力的敏銳。例如,可描述問題的細微之處或不易察覺的變化。

二、引申含義

  1. 代指毛筆
    在文學和口語中,“毛錐”常作為毛筆的泛稱。例如:

    • 宋代陸遊詩句:“直用毛錐驚殺汝”();
    • 元代徐再思《蟾宮曲》中“投卻毛錐”比喻棄文從武()。
  2. 曆史背景中的貶義用法
    五代時期,武将史弘肇曾輕視文官,稱“安定國家,在長槍大劍,安用毛錐!”(),将“毛錐”貶為無用的筆。但後世逐漸演變為中性詞,僅代指筆。

三、例句與用法

四、其他含義

在植物學中,“毛錐”也指殼鬥科錐屬植物,分布于中國南方(),但此用法較為專業,日常較少見。

“毛錐”的核心意義圍繞“微小”和“筆”展開,需結合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探讨文學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毛錐的意思

《毛錐》一詞源自于中國傳統文化,是成語中的一個詞組。它指的是人們内心深處無法忍受的憤怒或痛苦,其中的“毛”指的是細小的、難以忍受的感覺,“錐”表示刺痛或穿透。

拆分部首和筆畫

《毛錐》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毛”和“金”,其中“毛”是邊旁部首,示意為“頭發”,“金”是上面的一個部首,表示“金屬”。整個詞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毛錐》這個詞最早出現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楚辭》中的《招魂》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在深夜孤燈下思念故人的心情,内心的痛苦和思念之情無法言語表達,隻用“毛錐”來形容。

繁體

《毛錐》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書寫為「毛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毛錐》這個詞的古代寫法為「毛鐚」,其中“鐚”是古代對“錐”的稱呼。

例句

1. 我聽到她的離去消息時,心中頓時感到一陣毛錐,悲痛無法言表。

2. 當他聽到鄰居的孩子意外去世的消息時,毛錐穿透了他的心。

組詞

1. 錐心:指的是深深刺痛人内心的痛苦。

2. 毛骨悚然:形容因恐懼、寒冷或驚慌而全身上下的毛發都豎了起來。

3. 悲痛欲絕:形容十分悲痛,幾乎無法忍受。

近義詞

1. 心如刀割:形容内心深處的痛苦如同刀子在紮。

2. 痛苦交加:形容各種痛苦交織在一起。

反義詞

舒爽:形容心情愉悅、舒適,與痛苦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