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樹木名。即冬青。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冬青》:“冬月青翠,故名冬青; 江 東人呼為凍青。”
凍青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自然現象與植物學含義的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兩個權威角度展開:
指寒冷天氣中,樹木枝葉表面凝結的冰層或霜凍。多見于冬季清晨,因低溫使植物表層水分凍結形成晶瑩覆蓋物,狀如青色冰晶,故稱“凍青”。該釋義源于古代農事觀察,常見于描述冬季物候的文獻。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卷)第987頁“凍”字條目;《中國農諺》氣象篇(中華書局)。
作為“冬青”(Ilex chinensis)的民間别稱,特指其常綠特性——即便寒冬枝葉仍保持青翠,宛如“凍結的青色”。此用法在地方志及本草類古籍中多見,如:
“凍青,即冬青,淩冬不凋,江東呼為凍青。”
來源:李時珍《本草綱目·木部第三十六卷》;《植物名實圖考》(清代吳其濬著)。
綜合考據:
“凍青”的雙重含義均與“低溫中的青色存續”相關,既是對自然現象的具象描述,亦體現古人以物候特征為植物命名的智慧。現代漢語中,“冬青”為規範植物學名,“凍青”作為别名多見于方言或文學性表達。
權威參考文獻:
“凍青”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含義,需結合具體用法區分:
冬青的别名
凍青是冬青(學名:Ilex chinensis)的别稱,屬于冬青科常綠喬木。其特點包括:
槲寄生的别稱
部分文獻将“凍青”指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屬桑寄生科植物。其特性包括:
“凍青”作為成語(dòng qīng),形容寒冷刺骨的狀态,使人顫抖。例如:
“北風呼嘯,凍青的寒氣穿透棉衣。”
此用法多見于文學作品,強調極寒的體感。
如需進一步了解藥用細節或植物分類,可參考《本草綱目》或植物學專著。
班毛搏臘不敢旁骛步位補置齒窮傳書鴿淳源錯煮水大會大司樂頂類鬥法笃誠督學使者二名告文高陽台革弊公牛漢賊不兩立宏谟紅娘子華章回蘇蹇客緘書嘂嘑搢绂驚憚謹守今宵鸠率汲縣冢蠲欠阃威蠟檄量劑靈和樓兒邈視泯棄幕吏聶夷中強種僛丑戚貌诠貫趨馳攘頭柔麗生生世世設弄私下裡訟聲訟學酥雨貪求托福五眼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