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遍,遍及。《漢書·食貨志上》:“至德流洽,禮樂成焉。”《漢書·禮樂志》:“然德化未流洽者,禮樂未具,羣下無所誦説,而庠序尚未設之故也。” 唐 宋之問 《為太平公主五郎病愈設齋歎佛文》:“國風流洽於鵲巢,坤儀光贊於龍扆。”
流洽是古漢語詞彙,現多用于書面語或特定語境,其核心含義指周遍潤澤、廣泛浸潤,強調某種影響或特質全面滲透、無所不至的狀态。以下從權威辭書與典籍角度分層解析: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為“普遍沾潤;遍及”,強調覆蓋的廣度與滲透的深度。如:“德澤流洽”指恩德遍施萬物。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第5卷第1123頁。
《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
單字溯源:
二字複合後強化“無所不至的浸潤”之意。
來源:中華書局影印本,2013年,第523頁。
《尚書·周書》
“丕顯文武,克慎明德,昭升于上,敷聞在下,惟時上帝集厥命于文王。厥德流洽。”
此處描述周文王德行廣布四方,澤被天下。
來源:中華書局《尚書正義》,2009年,第187頁。
《漢書·董仲舒傳》
“教化大行,天下和洽,萬民皆安仁樂誼。”
“和洽”與“流洽”義近,均指道德教化普及而緻和諧。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漢書》,1962年,第2495頁。
詞彙 | 側重點 | 示例 |
---|---|---|
流洽 | 動态滲透的全面性 | 仁政流洽,民無所憂 |
普及 | 靜态覆蓋的廣泛性 | 教育普及至偏遠地區 |
浸潤 | 漸進滲透的過程 | 學風浸潤校園 |
“流洽”以水為喻,凝練表達了“普遍潤澤、深入滲透”的哲學意象,是漢語高度抽象化的詞彙典範。
“流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流遍、遍及,通常用于描述德行、教化等抽象事物的廣泛傳播或覆蓋。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古代文獻:
詩詞引用: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全唐詩》等古籍原文。
白璧青蠅奔蜂砭焫标寫别籍異財伺候待價當面錯過彈坐乏盡凡爾高歌隔陽鈎沉貴疏貴恙合祭後辟獲廁狐神簡符介山之志籍沒寖頓金瓜開通抗旍空虛藍縷遼曼綸布緑筠抹布麥茬茅棚耄勤美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拿雲握霧逆時紐結賠墊镪道淺利全武行佉樓三多散缺三屍神蛇蚹神骓施授水石清華説稱死諸葛吓走生仲達賟贶兔唇噋噋溪毛希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