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謙詞。得以廁身其間。 明 馬啟圖 《<張文忠公詩>跋》:“相國精神,雷行宇宙間,今茲獲廁校讐,得無徼靈之思乎!” 陳春生 《戊申熊成基安慶起義記》:“以下士而獲廁於将校之列,殆逾格優遇之也。”
“獲廁”是一個古典漢語中的謙辭,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指“得以廁身其間”,即謙遜地表達自己有幸參與或置身于某個場合、群體中。其中“廁”通“側”,意為“置身”或“參與”。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人書信、跋文或正式場合的自謙表述。例如:
詞性特點
屬于謙辭,帶有明顯的自謙、委婉色彩,常見于文言文或仿古文體,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
補充說明
該詞反映了古代社會對身份地位的敏感,通過降低自身位置以示尊重對方或場合,類似現代“忝列”“幸與”等表達。
如需更多古典詞彙解析,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辭書。
《獲廁》(huò c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獲得廢廁物。其拆分部首是“虍”和“廠”,總共有7畫。
《獲廁》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具體的起源尚不明确。
《獲廁》字在繁體中寫作「獲廁」。
在古時候,漢字《獲廁》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具體可參考古代字典或古代文獻。
1. 他明知道這不是一個好主意,卻還是把庭院改建成了獲廁的地方。
2. 這片土地上曾經有一處獲廁場,後來被改造成了一個公園。
獲得、廁所、廢物、廁紙等。
廢廁、糞便、屎尿。
清潔、幹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