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辟的意思、後辟的詳細解釋
後辟的解釋
君主;帝王。《文選·班固<東都賦>》:“豈特方軌并跡,紛綸後辟,治近古之所務,蹈一聖之險易雲爾哉。” 劉良 注:“後、辟,皆君也。” 晉 束晳 《補亡詩》:“明明後辟,仁以為政。”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水災》:“若至於後辟狂妄以自率,權臣昧冒以下專,政不明,賢不章,則苦雨數至,潦水厚積。”
詞語分解
- 後的解釋 後 (③後⑥後) ò 上古稱君主:商之先後(先王)。 帝王的妻子:皇後。太後。 指空間在背面,反面的,與“前”相對:後窗戶。後面。後學。後綴。後進。 時間較晚,與“先”相對:日後。後福。後期。 指次序
- 辟的解釋 辟 ì 君主:複辟。 指君主招來,授予官職:辟召。辟引。辟書。辟除(征召推舉授官)。辟舉。 古同“避”,躲,設法躲開。 古同“睥”,睥睨。 辟 (①辟③闢) ì 開發建設:開辟。 駁斥,排除:辟邪。
網絡擴展解釋
“後辟”是一個多義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一、古代漢語中的含義:君主/帝王
這一釋義源自古代文獻,常見于文言文語境:
- 核心含義:指統治者或帝王,如《文選·班固〈東都賦〉》中“紛綸後辟”即指曆代君主。
- 構詞解析:
- “後”在古漢語中可指君主(如“後羿”);
- “辟”通“闢”,本義為法度,引申為君主(如《詩經》中“皇王維辟”)。
二、現代引申義:後來超越前人
這一用法更接近現代漢語的成語化表達:
- 基本定義:指後代在某一領域取得超越前人的成就,或事物發展突破原有水平。
- 詞素拆分:
- “後”表示時間上的後來;
- “辟”意為開辟、創新,組合後強調“後來者開創新局面”。
使用建議
- 古籍閱讀:遇到“後辟”優先考慮“君主”義項,需結合上下文确認(如《東都賦》中與“治近古之所務”呼應,指向帝王治國)。
- 現代語境:若描述科技、文化等領域的發展,可選用“後來開辟”的引申義,但需注意該用法相對少見,建議輔以例證說明。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文選》原典,核實具體語境中的含義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後辟的意思
後辟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事情發生後的開辟、展開或處置、處理。它用來形容事情發生後的後果或結果。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後辟的部首是辛,筆畫數為8。
來源和繁體
後辟的來源可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詩經》中的《王風·昭明》篇:“後辟【辛酉辟彼】。”後辟在繁體中寫作「後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多樣,後辟在古代的寫法可能不同于現在。可參考《康熙字典》中對後辟的古文字形描述。
例句
1. 事故發生後,專家小組将後辟一項調查來查明事故原因。
2. 風波過後,這個領域将會有一番後辟。
3. 這次會議的後辟,對于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後辟闡明、後辟觸動、後辟興起。
近義詞:後繼、發展。
反義詞:前景、前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