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砭焫的意思、砭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砭焫的解釋

猶砭灸。《遼史·耶律倍傳》:“ 倍 初市書至萬卷……通陰陽,知音律,精醫藥、砭焫之術。” 明 李東陽 《痛語一首柬南屏》詩:“砭焫攻微痾,力與疾相閧,燔焚勢不已,百節皆為動。” 元 郝經 《渾源劉先生哀辭》:“砭焫沉痼開膏肓,護籍僨踣扶颠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砭焫”是一個古代醫學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1. 基本解釋

    • 拼音:biān ruò(部分資料标注為“biān yàn”,但結合曆史文獻及注音符號“ㄅㄧㄢ ㄖㄨㄛˋ”,更傾向于前者)。
    • 釋義:指“砭灸”,即古代中醫結合砭石(石針)與灸法(燒灼)的治療手段。其中“砭”指用石針刺激穴位,“焫”指用火溫熱或燒灼患處。
  2. 曆史文獻例證

    • 《遼史·耶律倍傳》記載耶律倍精通“醫藥、砭焫之術”,表明其作為傳統醫術的應用。
    • 明代李東陽詩句“砭焫攻微痾”及元代郝經的“砭焫沉痼開膏肓”,均描述其治療疾病的效果。
  3. 其他可能的引申義
    有資料提到“砭焫”被引申為“用嚴厲手段懲治惡人”(如成語解釋),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原意存在混淆。建議以醫學領域的解釋為主。

該詞主要用于描述古代中醫的物理療法,需注意區分其本義與少數引申用法。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遼史》或中醫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砭焫》是一個古漢字詞語,主要用于描述銳利的石器。以下是關于該詞的詳細信息: 意思: 《砭焫》指的是石器的尖銳程度和犀利的刺穿能力。它通常用來形容一種尖銳、鋒利的東西,類似于削鐵如泥。 拆分部首和筆畫: 《砭焫》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石(石頭)、右邊是肖(手部),共計10畫。 來源: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醫學和針灸療法。在古代,使用石制器具來刺激人體穴道以治病,被稱為“砭術”。這種刺激方法被認為可以疏通經絡、舒筋活絡。因此,“砭焫”一詞作為形容詞逐漸産生。 繁體: 在繁體字中,《砭焫》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有時會将《砭焫》的部首“石”寫作“矶”,整個字形與現代相比稍微有些不同。 例句: 1. 這把刀鋒利得像《砭焫》一樣,輕輕一碰就能劃破皮膚。 2. 他的眼神像《砭焫》一樣鋒利,透過對方的謊言看到了真相。 組詞: 砭刺、砭石、砭術、砭癍、砭筋。 近義詞: 銳利、尖銳、鋒利、犀利、尖利。 反義詞: 鈍、遲鈍、圓潤、平滑。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