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踩踏;踐踏。 明 宋濂 《浙東行省右丞李公武功記》:“我軍乘勝逐北,斬首如刈麻,前後躪踐死者以萬餘計。”
“躏踐”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踩踏、踐踏,常用于描述物理上的暴力行為或戰争場景。例如:
引申為為了個人利益不擇手段地傷害他人,帶有強烈的道德批判色彩。例如:
“躏踐”既可指具體暴力行為,也可用于批判道德問題,需結合語境理解。其雙關性使其在文學和曆史文獻中具有豐富的表達力。
躏踐是一個形容詞,意指站在他人身上或踩踏他人,形容欺淩或蔑視别人。它的拆分部首是足和何,總共有13個筆畫。
躏踐這個詞來源于《詩經·豳風·七月》,原為古代軍隊壓制敵軍的一種行為。後來逐漸引申為蔑視或欺淩他人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躏踐的寫法是躪踐。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躏踐的古代寫法為躪踐。漢字的演變過程中,有些字的寫法也發生了變化。
以下是一些例句:
他總是喜歡躏踐别人,毫無同情心。
小明遭到同學躏踐,心情沮喪,無法集中精力學習。
組詞:
踩躏、蔑視、欺淩
近義詞:
踐踏、蹂躏、踐踏、蹂躏等
反義詞:
尊重、關愛、尊敬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