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碑诔的意思、碑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碑诔的解釋

碑上叙述死者生前事迹并表示哀悼的文字。《三國志·魏志·管辂傳》:“ 輅 隨軍西行,過 毌丘儉 墓下,倚樹哀吟,精神不樂。人問其故, 輅 曰:‘林木雖茂,無形可久;碑誄雖美,無後可守。’”《晉書·虞預傳》:“所著詩賦、碑誄、論難數十篇。”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诔碑》:“及 孫綽 為文,志在碑誄。” 章炳麟 《與人論文書》:“北方流勢,本臃腫也,削而礱之,大分不出 後漢 ,碑誄尤近,造辭竄句,猶兼 晉 宋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碑诔”是由“碑”與“诔”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其含義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1. 詞源與定義

    • 碑:原指豎立的石塊,早期用于觀測日影或拴祭祀牲畜,後演變為刻寫紀念文字的石制載體。例如墓碑、功德碑等,記錄人物生平或事件(如《遊褒禅山記》中的石碑記載)。
    • 诔:古代哀祭文體的一種,内容以追述逝者德行功績為主,并表達哀思。

    因此,“碑诔”指刻于碑石上的诔文,即通過碑刻形式呈現的、兼具記述與悼念功能的文字。

  2. 用途與特點

    • 主要用于宗廟、墓葬等場合,既保留死者生平事迹,又寄托生者情感,如《三國志·魏志·管辂傳》提到“碑诔雖美,無後可守”,暗喻碑文對功德的存續意義。
    • 兼具文學性與儀式性,常由文人撰寫,如《晉書·虞預傳》記載其作品包含“碑诔”數十篇。
  3. 文化意義
    碑诔反映了古代“立德、立功、立言”的價值觀,通過碑刻的物理存續性強化對逝者的紀念,同時傳遞道德教化功能。其内容往往注重辭藻莊重,強調逝者的德行典範作用。

總結而言,“碑诔”是中國古代喪葬文化與碑刻藝術結合的産物,既是曆史文獻載體,也是情感表達工具。

網絡擴展解釋二

碑诔是一種古代文學形式,用于記載人物事迹或表達對逝者的悼念和贊美。現在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碑诔的意思以及其拆分部首和筆畫。 碑诔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其中“碑”是指用于紀念的石碑,而“诔”指的是悼念或贊美的文辭。在拆分部首方面,碑诔的“碑”字有石字旁和蔔字頭,而“诔”字則由讠字旁和言字旁構成。總體來說,碑诔是一個偏旁部首豐富的漢字。 碑诔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最早出現在唐代的文獻中。在古代,人們經常為了紀念先賢或表達對逝者的追思和敬意,而撰寫碑诔并刻在石碑上。這種方式被廣泛應用于古代的墓碑和紀念碑中。 關于碑诔的繁體寫法,通常是“碑誄”或“碑讃”。在繁體字中,“誄”和“讃”都是用來代替簡體字中的“诔”,但仍保持了相同的意思和用法。 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在有所不同。在古代的碑文中,由于使用刻寫技術的限制,漢字的書寫形式變得更加簡練和古樸。然而,盡管書寫方式有所不同,碑诔的含義和作用在古代和現代并沒有太大的區别。 下面是一個例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碑诔的用法: 他的碑诔被刻在紀念碑上,向後人講述了他的傑出貢獻和高尚品質。 除了碑诔,還有一些相關的詞語可以進一步拓展我們的認識。組詞方面,我們可以了解相關的詞彙如碑文、碑志等。同時,我們也可以學習一些相近意思的詞語,比如悼詞、祭文等,它們都可以用來表達悼念和贊美的情感。至于反義詞,由于碑诔是一種正确贊美和紀念的方式,我們在這裡很難找到直接的反義詞。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