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黃色之絹。 唐 許渾 《甘露寺感事贻同志》詩:“青山盡日尋黃絹,滄海經年夢絳紗。” 南唐 陳陶 《題贈高閑上人》詩:“鴛鷺輸黃絹,場壇遶白蘋。”《花月痕》第四八回:“六逆妻妾,喚做主娘,黃絹蓋頭,騎馬跣足,這全是 粵 西 西溪峒 村媪。”
(2).見“ 黃絹幼婦 ”。
(3).謂隱語。 唐 馮翊子 《桂苑叢談·班支使解大明寺語》:“﹝獨 班 支使曰﹞得非‘ 大明寺 水天下無比’八字乎?衆皆恍然曰:黃絹之奇智亦何異哉?”
(4).佛教之經卷。 唐 寒山 《詩》之一二一:“囊裡無青蚨,篋中有黃絹。”絹,一本作“ 卷 ”。
"黃絹"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其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
黃色絲綢
指字面意義上的黃色絹布,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唐代許渾詩句"青山盡日尋黃絹"()。
佛教經卷
因佛經多用黃絹書寫,故代指經書()。
隱語"絕妙"的代稱
源自成語"黃絹幼婦",為"絕妙"二字的拆解隱語。典故出自東漢蔡邕題曹娥碑的"黃絹幼婦,外孫齑臼",其中"黃絹"(色絲)合為"絕","幼婦"(少女)合為"妙"()。
文學典故
在詩詞中常作為意象出現,如南唐陳陶《題贈高閑上人》用"黃絹"暗喻高僧的佛學造詣()。
如需深入了解"黃絹幼婦"的完整典故,可參考《世說新語》或查字典相關詞條()。
黃絹是一個多義詞,主要有兩個意思。
1. 指一種黃色的絲織品,質地柔軟光滑,常用于制作衣物或各種紡織品。
2. 古代指官員任期滿後獲賜的“黃絹”服裝,是一種榮譽的象征。
黃(黃色):部首⺤,筆畫12;絹(絲絹):部首纟,筆畫8。
《黃絹》原指上古時期黃帝的朝服,後來演變為泛指黃色的絲織品。在古代,黃絹也成為一種高貴的象征,用于制作官員的服飾。
黃絹(繁體字)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黃絹的古字形為「黃縓」。
1. 她穿着一件華麗的黃絹長裙,顯得格外美麗動人。
2. 這幅畫用了黃絹為背景,使得整幅畫更加明亮醒目。
黃絲絹、黃絹布
黃緞、黃布、黃綢
黑絹、白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