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理乱的意思、理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理乱的解释

(1) [order or lack of it]∶治与乱

理乱对立

(2) [bring order out of chaos]∶治理整顿纷乱

拨正理乱

详细解释

(1).治理动乱,纷乱。《墨子·节葬下》:“厚葬久丧,实不可以富贫、众寡、定危、理乱乎?” 汉 王充 《论衡·程材》:“取儒生者,必轨德立化者也;取文吏者,必优事理乱者也。”《北史·高允传》:“移风易俗,理乱解纷。”

(2).治与乱。《管子·霸言》:“ 尧 舜 之人,非生而理也; 桀 紂 之人,非生而乱也。故理乱在上也。”《后汉书·崔寔传论》:“ 寔 之《政论》,言当时理乱,虽 鼂错 之徒不能过也。” 唐 李白 《经乱离后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金 元好问 《送高雄飞序》:“考古昔之理乱,论治道之先后。” 朱自清 《那里走,我们的路》:“这样,对于实际政治,便好落得个不闻理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理乱"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其具体释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1. 治理混乱;整治混乱(动词)

    • 释义: 指采取措施使混乱无序的状态恢复秩序与安定。核心在于“治理”这个动作。
    • 书证:
      •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理”为“治玉也”,引申为治理、整理。来源:许慎《说文解字》。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寔传》:“夫以德教除残,是以粱肉理疾也;以刑罚理平,是以药石供养也。”此处“理平”与“理疾”相对,意指治理(混乱)使其平复。来源:范晔《后汉书》。
      • 清初王夫之《读通鉴论·唐宣宗》:“盖理乱者,必审其几。” 意指治理乱世必须洞察其征兆。来源:王夫之《读通鉴论》。
  2. 治与乱;安定与动乱(名词)

    • 释义: 指国家或社会的治理状态,包含安定(治)与混乱(乱)两个方面。常用来指代国家的政治状况或社会的兴衰。
    • 书证: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然洽闻之士,宜撮纲要,览华而食实,弃邪而采正,极睇参差,亦学家之壮观也。研夫孟荀所述,理懿而辞雅;管晏属篇,事核而言练;列御寇之书,气伟而采奇;邹子之说,心奢而辞壮;墨翟随巢,意显而语质;尸佼尉缭,术通而文钝;鹖冠绵绵,亟发深言;鬼谷眇眇,每环奥义。情辨以泽,文子擅其能;辞约而精,尹文得其要;慎到析密理之巧,韩非著博喻之富;吕氏鉴远而体周,淮南泛采而文丽:斯则得百氏之华采,而辞气文之大略也。若夫陆贾《新语》,贾谊《新书》,扬雄《法言》,刘向《说苑》,王符《潜夫》,崔寔《政论》,仲长《昌言》,杜夷《幽求》,或叙经典,或明政术,虽标论名,归乎诸子。何者?博明万事为子,适辨一理为论,彼皆蔓延杂说,故入诸子之流。” 此段虽未直接出现“理乱”,但其所论诸子百家思想,核心皆关乎治国安邦之“理乱”之道。来源:刘勰《文心雕龙》。
      • 唐房玄龄等《晋书·武帝纪》:“吾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犹理乱丝,不可急也。” 此处虽为比喻,但“理乱丝”之“理乱”实指治理纷乱。而《晋书》本身大量记载了西晋王朝的兴衰理乱。来源:房玄龄等《晋书》。
      • 后世常用“理乱兴衰”指代国家治理的成败得失。如清代史学家多关注朝代更替的理乱之由。来源:中国传统史学论述。

“理乱”一词,既可表示治理混乱、使之有序的动作(动词),也可表示国家或社会的治理状态,涵盖安定与动荡(名词)。其具体含义需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准确判断。该词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社会治理、国家兴衰的高度关注。

网络扩展解释

“理乱”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 治理动乱或纷乱
    作为动词使用,指通过政策或行动整顿混乱局面。例如《墨子·节葬下》提到“厚葬久丧,实不可以富贫、众寡、定危、理乱乎”,此处强调治理动乱的作用。汉代王充在《论衡》中也提到“取文吏者,必优事理乱”,体现其作为治理手段的语境。

  2. 治世与乱世的对立关系
    作为名词时,指社会安定(治)与动荡(乱)的状态。如《后汉书》中“理乱相承”,唐代李白诗句“颇穷理乱情”,均从历史角度探讨治乱交替的规律。


引用文献示例

总结
该词既可指具体治理行为,也可抽象表达社会状态,需结合上下文理解。需注意,其现代使用较少,多出现在古籍或文学研究中。

别人正在浏览...

报名惨惨茶楼逞嘴晨牝出监词色催奶盗火恩牛怨李发癣覆焘告负嘎支耕器羹食更自洪朗花蕚黄衣夫霍濩经年累月既以踽凉濬瀹看楼垦种空投匡规楞睁梁夫人辽板民委岷下芋内贸怒鼃欧美劈面泼黛迁军愆违轻骑简从七死七生仁境日转千街赏説神怒人怨师律绶虉收鬻私文诉衷情泰折甜嘴蜜舌外刑絻钺无治相拜香茵新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