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策的意思、封策的詳細解釋
封策的解釋
天子封賜王侯的文書。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诏策》:“優文封策,則氣含風雨之潤。”參見“ 封冊 ”。
詞語分解
- 封的解釋 封 ē 密閉,使跟外面隔絕:封閉。密封。封口。封存。封條。封貯。封面。封底。封鎖。封頂。冰封雪飄。封山育林。 用來裝信、錢等物的紙套:信封。賞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給予親屬或臣僚:封侯。封君(領有封地
- 策的解釋 策 è 古代的一種馬鞭子,頭上有尖刺。 鞭打:策馬。鞭策。 激勵,促進:策動。策勉。 古代稱連編好的竹簡:簡策。 古代帝王對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策命。策免。策封。 古代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策論。策問
網絡擴展解釋
“封策”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詳細解釋:
基本解釋
- 拼音:fēng cè()。
- 釋義:指古代天子用于封賜王侯的官方文書,具有權威性和儀式性。例如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诏策》中提到“優文封策,則氣含風雨之潤”,強調其文辭的莊重與潤澤。
出處與延伸
-
曆史文獻:
-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劉勰的《文心雕龍》,用于描述帝王封賞的正式文書()。
- 後世多沿用此意,如《封策解釋》中提到“封賜王侯的文書”。
-
字義分解:
- 封:本義為帝王授予爵位或土地(如“封王”“分封諸侯”),後衍生出“封閉”“封存”等含義。
- 策:原指竹簡編成的文書,後泛指官方文件或計謀。
應用示例
- 例句:漢朝時期,皇帝常通過“封策”确認諸侯的地位與封地。
- 現代關聯:可用于曆史文獻翻譯或古代政治制度研究場景。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背景或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文心雕龍》或《漢書》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封策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它的拆分部首是封和策,其中封為左邊的部首,策為右邊的部首。封的筆畫數為四畫,策的筆畫數為十畫。
封策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原指國家或統治者對某人的禁閉、剝奪自由的行為。封策也可以引申為扼制、限制某人的自由行動或言論等意義。在繁體字中,封策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封策分别為「封」和「策」。古代的「封」字形成于商代,形狀類似于現代的封印,表示一種封閉的狀态。古代的「策」字形成于秦漢時期,古代人在竹片上刻字時使用的工具叫做「策」,從而演變成為現代「策」字的形狀。
以下是封策這個詞的一些例句:
1.國王下令封策小臣,讓他無法離開宮殿。
2.學校對學生使用手機進行封策,以确保課堂秩序。
除了封策外,還有一些相關的詞彙和短語可供參考:
組詞:封閉、封印、策略、制止、禁令
近義詞:限制、禁止、阻止、禁閉、禁忌
反義詞:放開、自由、開放、解封、允許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