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狀複葉,花小,白色或薔薇紅色。根和根莖都可以入藥,用作鎮靜劑。
缬草(學名:Valeriana officinalis)是一種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屬于敗醬科缬草屬。以下從植物學特征、藥用價值及别名等方面綜合解釋:
形态
株高可達150厘米,根狀莖粗短,須根簇生且具濃香氣味。莖中空,表面有縱棱;基生葉早枯,莖生葉羽狀深裂,裂片7-11片。花淡紫紅色或白色,呈傘房狀花序頂生,花期5-7月,果期6-10月。
分布
主要分布于我國東北至西南的山坡草地、林下或溝邊,野生或人工栽培。
性味與功能
性辛、甘、溫,歸心、肝經,具有安神、理氣、止痛的功效。
用法
根及根莖入藥,常用量1-2錢(約3-6克),可煎服或與其他藥材配伍。
缬草在各地有不同俗稱,如拔地麻、媳婦菜(陝西)、香草(河北、甘肅)、大救駕(四川)等。其名稱“缬”源于古代織物染色工藝,可能與花序色彩斑斓有關。
缬草藥用需遵醫囑,尤其對鎮靜類藥物敏感者慎用。野生資源需合理采挖以保護生态。更多信息可參考權威中醫藥資料或咨詢專業醫師。
缬草 (xié cǎo) ,指的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屬于報春花科植物。這種植物通常生長在草原、山地或濕潤的環境中,花期較長,花色鮮豔。在中醫藥學中,缬草也被用作藥材,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缬 (xié) 這個字的部首是缶 (fǒu),筆畫數為11。草 (cǎo) 這個字的部首是艹 (cǎo),筆畫數為9。
缬這個字起源于甲骨文,最早的字形是由一個象征缶的部分和一個表意的“末”組成。而草這個字起源于芈字旁,象征植物的特點。
缬和草都是簡體字,沒有繁體字形。
在古時候,缬這個字也常被寫作“褉”。而草這個字在古代寫法中的變體有“艹”和“艸”。
1. 他走在缬草叢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
2. 中藥中常使用缬草來治療熱毒問題。
1. 缬絲 (xié sī):指的是用缬草的纖維編織成的絲線。
2. 缬線 (xié xiàn):指的是用缬草的纖維制成的線。
3. 缬子 (xié zi):指的是用缬草編織而成的繩索。
近義詞:紅草、金缬。
反義詞:坪草、直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