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杯中醁 ”。
“杯中綠”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杯中綠”同“杯中醁”,是對美酒的雅稱。其中“綠”并非指顔色,而是借代酒液清澈或醇厚的意象,常見于古詩文中。
文學引用
這一表述最早見于南朝梁王僧孺的詩句“何因送款款,半飲杯中醁”(《在王晉安酒席數韻》),唐代李白、杜甫等詩人也多次使用:
構詞特點
通過“杯中+綠”的意象組合,以容器(杯)與感官體驗(綠)營造詩意,類似“金樽清酒”“綠蟻新醅”等表達。
多用于描寫宴飲、酬唱等場景,體現古代文人對酒文化的審美化表達。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但可在古典文學賞析或詩詞創作中見到。
注:若需更多詩詞用例或文化背景,可查閱《全唐詩》或《漢典》相關條目。
《杯中綠》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酒杯或茶杯中的綠色液體。
《杯中綠》的拆分部首是木和田,它的總共有8個筆畫。
《杯中綠》這個成語的來源記錄在明代的一本《溪山藏話》中。《杯中綠,其中有酒,酒中無綠》表達了人們對于世事變化的感慨。
《杯中綠》的繁體字為「杯中綠」。
在古代,漢字《杯中綠》的寫法和現在差别不大。
1. 他端起杯中綠,一飲而盡。
2. 杯中綠一變,心情也會跟着改變。
1. 綠茶
2. 綠意
3. 綠葉
4. 綠草
1. 飲酒
2. 品茗
3. 飲飲
1. 清水
2. 白酒
3. 苦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