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闳誕的意思、闳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闳誕的解釋

(1).廣博而虛妄。 晉 郭璞 《<山海經>序》:“世之覽《山海經》者,皆以其閎誕迂誇,多奇怪俶儻之言,莫不疑焉。”

(2).廣大。 宋 蘇舜欽 《上孔待制書》:“自夫子沒,迄今數千百年,其教混淪閎誕,充格上下,斯須不可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闳誕”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1. 核心釋義

    • 廣博而虛妄:指内容看似宏大廣博,但實際帶有誇張、不實的特點。例如晉代郭璞在《山海經》序中提到“世之覽《山海經》者,皆以其闳誕迂誇”,即批評書中内容雖廣博卻多虛妄之言()。
    • 誇大不實:形容言辭或論述脫離實際,如宋代蘇舜欽《上孔待制書》中“混淪闳誕”的用法,暗含對浮誇文風的批判()。
  2. 字源與構成

    • “闳”本義為宏大、寬廣,如《說文解字》中釋為“巷門”;“誕”則指虛妄、誇大,如《漢書》提及“誕欺怪迂之文”()。二者結合後,詞義偏重于“以宏大形式包裹虛妄内容”。

使用場景:該詞多用于古典文獻評論,尤其是評價内容誇張、不切實際的著作或言論,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需注意語境,避免與單純表示“宏大”的詞彙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闳誕》的意思

《闳誕》是一個古漢字詞語,意指盛大、威嚴。通常用來形容慶典、隆重的場合或人的氣派磅礴。

拆分部首和筆畫

《闳誕》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門”部,右邊是“日”部。它總共有13個筆畫。

來源

《闳誕》既是一個漢字,也是一個成語。成語來源于古代文獻,最早出現在《左傳》。在文化交流中,逐漸流傳開來。

繁體

《闳誕》的繁體字是「閎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橫豎撇捺的書寫順序與現在有所不同。以《闳誕》為例,古時可能會先畫門的橫,再畫門的豎,最後畫右邊的日部。

例句

1. 隆重的國慶慶典使整個城市洋溢着闳誕的氣氛。

2. 成功的領導者應具備闳誕的氣派,以赢得下屬的尊敬和信任。

組詞

1. 闳達:形容志向遠大、眼光寬廣。

2. 闳識:指見多識廣、眼界開闊。

近義詞

盛大、壯麗、莊重

反義詞

微小、平凡、普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