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盡孝道的媳婦。《漢書·于定國傳》:“ 東海 有孝婦,少寡,亡子,養姑甚謹。”《明史·列女傳二·倪氏》:“姑鼻患疽垂斃,躬為吮治,不愈,乃夜焚香告天,割左臂肉以進,姑啖之愈。遠近稱孝婦。”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昔孝婦含寃,尚阻三年之雨;忠臣被謗,猶飛六月之霜。”
(2).舊稱居喪中的婦人。
“孝婦”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綜合、、等權威詞典的解釋如下:
盡孝道的媳婦
指恪守孝道、奉養公婆的兒媳。典型典故見于《漢書·于定國傳》記載的“東海孝婦”故事:一位年輕守寡、無子的婦人,因悉心奉養婆婆而被鄉鄰稱頌。該典故後來成為孝道典範,元代關漢卿《窦娥冤》也以此故事為原型創作。
居喪中的婦人
古代特指處于服喪期間的婦女,需遵守特定禮制規範。如《明史·列女傳》記載的倪氏割肉救姑事件中,稱其為“孝婦”即包含守喪盡禮的語境。
詞語 | 區别 |
---|---|
孝子 | 側重子女對父母的孝行 |
節婦 | 強調守節而非奉養公婆 |
注: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孝婦”延伸為“對丈夫盡孝”,實為誤讀。該詞核心含義始終圍繞家庭倫理中的孝道實踐。
《孝婦》是一個漢語詞彙,用于形容婦女以子女對待父母,尤其是婆婆的節儉,勤勞和照顧。這個詞強調了婦女對家庭的責任感和家庭價值觀。
拆分《孝婦》的部首是女、子,分别對應的筆畫是3和3。
《孝婦》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強調了婦女在家庭中的重要角色和孝敬長輩的美德。在繁體字中,孝婦的寫法為「孝婦」。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經曆了演變和變化。根據古代文獻的記載,古時候孝婦的寫法可能是「孝婦」或者「愛婦」。
1. 她是一個孝婦,每天早起煮飯照顧全家。
2. 這個孝婦十分節儉,能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
3. 她被家人譽為當代的孝婦楷模。
1. 孝順
2. 孝感
3. 孝道
1. 賢婦
2. 慈婦
3. 貞婦
1. 不孝
2. 負婦
3. 不順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