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王之渙的意思、王之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王之渙的解釋

王之渙(688-742) : 唐代詩人。字季fd7d,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後遷居绛(治今山西新绛)。曾任衡水主簿、文安縣尉。詩作善寫邊塞風光。存詩六首,以《涼州詞》、《登鹳雀樓》為著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王之渙(688年—742年),字季淩,祖籍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後遷居绛州(今山西新绛縣),是盛唐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以下從生平、創作特點及代表作品三方面綜合解析:

一、生平概覽

  1. 家世背景
    出身太原王氏名門,五世祖王隆之曾任後魏绛州刺史,家族因此遷居绛州。雖世代為官,但職位多為縣令、主簿等地方小官。

  2. 性格與仕途

    • 少年時豪俠放蕩,喜擊劍悲歌;中年後潛心詩文,與高適、王昌齡等詩人交遊唱和。
    • 以門蔭入仕,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遭誣陷辭官閑居15年,晚年複任文安縣尉,為官清廉,卒于任上。

二、詩歌創作特點

  1. 題材與風格
    以邊塞詩聞名,作品氣勢雄渾,意境開闊,兼具浪漫主義色彩。善用簡練語言描繪壯麗景象,如“黃河遠上白雲間”僅七字即勾勒出塞外蒼茫。

  2. 文學地位
    雖僅存6首詩,卻被譽為“絕句之最”。《登鹳雀樓》《涼州詞》被推為盛唐五言詩巅峰,千百年來廣為傳誦。


三、代表作品解析

  1. 《登鹳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寫登高所見,“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寓哲理于景象,展現積極進取的盛唐氣象。

  2. 《涼州詞》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以羌笛哀怨暗喻邊關戍卒的孤寂,含蓄深沉,被明代文人推為唐代絕句之首。


王之渙的詩歌以精煉語言和恢弘意境著稱,雖存世作品稀少,卻憑《登鹳雀樓》《涼州詞》奠定了其在文學史上的不朽地位。其生平與創作共同折射出盛唐文人特有的豪邁與深摯。

網絡擴展解釋二

《王之渙》的意思

《王之渙》是一個人名,用于稱呼王之渙這個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王之渙》中的“王”的部首是“王”,總共有4畫;“之”的部首是“一”,總共有1畫;“渙”的部首是“氵”,總共有3畫。

來源

《王之渙》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中國文學作品中,是一首唐代的詩人王之渙的名字。這首詩題為《登鹳雀樓》。

繁體

《王之渙》在繁體中的寫法還是《王之渙》。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的漢字寫法,王之渙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在現代漢字的标準寫法中,我無法提供古時候的具體寫法。

例句

王之渙是唐代一位著名的詩人。

組詞

王朝、渙散、渙然、朝王

近義詞

無。

反義詞

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