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毫的意思、厘毫的詳細解釋
厘毫的解釋
亦作“ 釐豪 ”。毫厘。形容極小。《宋書·恩倖傳·徐爰》:“而諂側輕險,與性自俱,利口讒妄,自少及長,奉公在事,釐豪蔑聞,初無愧滿,常有闚進。”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八:“自二十九年勘緩以至于今,實未嘗有釐毫之輸納也。”
詞語分解
- 厘的解釋 厘 í 小數名,百分之一:厘米。 單位名(a.長度單位,中國一市尺的千分之一;b.重量單位,中國一市兩的千分之一;c.地積單位,中國一市畝的百分之一;d.利率單位,年利一厘按百分之一計,月利一厘按千分
- 毫的解釋 毫 á 細長而尖的毛:毫毛。毫發(?)。毫末(喻極微小的數量或部分)。絲毫。 指毛筆:揮毫。毫素。 中國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繩:頭毫。二毫。 中國市制計量單位,十毫等于一厘(長度、地積、重量單位);一百平
網絡擴展解釋
“厘毫”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í háo,主要用于形容極小的量或極細微的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
“厘”和“毫”均為古代極小的計量單位,通常用于長度、重量或地積的度量。例如,古代長度單位中,1分=10厘,1厘=10毫;在賦稅記載中,也常見“分、厘、毫”等細分單位。
- 引申義:
泛指事物極其微小或精确,如“分毫析厘”形容分析細緻入微。
2.單位體系中的具體應用
- 長度單位:
根據《孫子算經》記載,古代長度單位依次為“分→厘→毫→絲→忽”,其中“一厘等于十毫”。
- 其他領域:
在重量單位中,1兩=10錢=100分=1000厘=10000毫;地積單位中,1畝=10分=100厘。
3.比喻與文學應用
- 形容精細或嚴謹:
如“政績何須誇,評分有萬家。民心公平秤,厘毫也不差”,強調公平需精确到最小單位。
- 成語關聯:
“差之毫厘,謬以千裡”即體現微小誤差可能導緻嚴重後果。
4.例句參考
- 賦稅記載:“半丁”及分、厘、毫等數,實為稅額設計,非實際人數。
- 武術描述:“方臘胸部内吸之勢,與他當胸一擊配合若合符節,快慢尺寸無厘毫之差”。
“厘毫”既可指具體的小數單位,也常用于抽象表達,強調事物的精細、嚴謹或微小差異。其應用涵蓋數學、文學、日常生活等多個領域。若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古籍《宋書》《農政全書》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厘毫》的意思
《厘毫》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對細微、微小之物進行精确度量,或形容事物的極其細小。
《厘毫》的構成部分
《厘毫》是由兩個漢字組成:「厘」和「毫」。
「厘」是一個由「尺」和「裡」組成的字,意思是「尺度、衡量」。
「毫」是一個由「毛」和「毛」組成的字,意思是「細小、微小」。
《厘毫》的來源
《厘毫》最早來源于《古文尚書·堯典》中的一句話:“命師巫祝比言予厥德厥功,毫厘不爽。”意思是堯帝對師巫祝的功德非常重視,即使是微小細微之處也不能有任何瑕疵。
《厘毫》的繁體寫法
《厘毫》的繁體寫法為「釐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關于《厘毫》這個詞的古代寫法已經較少被使用,因此我們無法準确知曉其古代寫法。
《厘毫》的例句
1. 他處理問題的态度非常嚴謹,對每一個細節都予以厘毫的考慮。
2. 這件藝術品的工藝非常精細,無論是厘毫的雕刻還是細膩的漆工都展現出了匠人的精湛技藝。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厘尺、毫米。
近義詞:嚴謹、細緻。
反義詞:大概、粗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