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毫的意思、厘毫的详细解释
厘毫的解释
亦作“ 釐豪 ”。毫厘。形容极小。《宋书·恩倖传·徐爰》:“而諂侧轻险,与性自俱,利口谗妄,自少及长,奉公在事,釐豪蔑闻,初无愧满,常有闚进。”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八:“自二十九年勘缓以至于今,实未尝有釐毫之输纳也。”
词语分解
- 厘的解释 厘 í 小数名,百分之一:厘米。 单位名(a.长度单位,中国一市尺的千分之一;b.重量单位,中国一市两的千分之一;c.地积单位,中国一市亩的百分之一;d.利率单位,年利一厘按百分之一计,月利一厘按千分
- 毫的解释 毫 á 细长而尖的毛:毫毛。毫发(?)。毫末(喻极微小的数量或部分)。丝毫。 指毛笔:挥毫。毫素。 中国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绳:头毫。二毫。 中国市制计量单位,十毫等于一厘(长度、地积、重量单位);一百平
专业解析
"厘毫"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两个表示极小单位的量词"厘"和"毫"组成,其核心含义指极其微小的数量或程度。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语言规范的详细解释:
-
本义(度量衡单位):
- 厘:中国传统计量单位。
- 长度单位:1 分 = 10 厘,1 厘 ≈ 0.333 毫米(现代公制换算)。
- 重量单位:1 分 = 10 厘,1 厘 ≈ 0.03125 克(旧制,十六两制)。
- 地积单位:1 分 = 10 厘。
- 利率单位:年利1厘即1%,月利1厘即0.1%(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 毫:比“厘”更小的单位。
- 长度单位:1 厘 = 10 毫,1 毫 ≈ 0.0333 毫米。
- 重量单位:1 厘 = 10 毫,1 毫 ≈ 0.003125 克(旧制)。
- 引申为极细小的东西,如毫毛(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厘毫组合:当“厘”和“毫”连用时,字面上指“厘”和“毫”这两个极小的计量单位,强调其数值的微不足道(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引申义(核心常用义):
- 形容极其微小、细微:这是“厘毫”在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含义。它超越了具体的度量衡范畴,泛指任何事物在数量、程度、价值、差别等方面的极端微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状态。
- 例如:“不差厘毫”(形容丝毫不差)、“厘毫之争”(形容为极小的事情争执)、“厘毫的利润”(形容利润极其微薄)。
- 其程度比单独使用“毫”或“厘”更甚,强调“微乎其微”(来源:《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厘毫”一词,源于中国传统的度量衡系统,本义指“厘”和“毫”这两个极小的计量单位。在现代汉语中,其核心含义已引申为形容极其微小、细微的程度或数量,常用于强调事物在规模、程度、价值或差异上的微不足道。它体现了汉语中通过具体单位来抽象表达程度概念的造词特点。
网络扩展解释
“厘毫”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í háo,主要用于形容极小的量或极细微的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字面含义:
“厘”和“毫”均为古代极小的计量单位,通常用于长度、重量或地积的度量。例如,古代长度单位中,1分=10厘,1厘=10毫;在赋税记载中,也常见“分、厘、毫”等细分单位。
- 引申义:
泛指事物极其微小或精确,如“分毫析厘”形容分析细致入微。
2.单位体系中的具体应用
- 长度单位:
根据《孙子算经》记载,古代长度单位依次为“分→厘→毫→丝→忽”,其中“一厘等于十毫”。
- 其他领域:
在重量单位中,1两=10钱=100分=1000厘=10000毫;地积单位中,1亩=10分=100厘。
3.比喻与文学应用
- 形容精细或严谨:
如“政绩何须夸,评分有万家。民心公平秤,厘毫也不差”,强调公平需精确到最小单位。
- 成语关联: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即体现微小误差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4.例句参考
- 赋税记载:“半丁”及分、厘、毫等数,实为税额设计,非实际人数。
- 武术描述:“方腊胸部内吸之势,与他当胸一击配合若合符节,快慢尺寸无厘毫之差”。
“厘毫”既可指具体的小数单位,也常用于抽象表达,强调事物的精细、严谨或微小差异。其应用涵盖数学、文学、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若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历史演变,可参考古籍《宋书》《农政全书》等。
别人正在浏览...
哀死事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白发鱼被难冰解的破比缀不望猜害才思辰星锤鍊词调辞决代步骀佗铎语法狱風馬不接风钻秎获割让关楮海蛤鸿庆宫轰笑火赫炯迹樛蟠拘挛补衲军纪困控括买离合草领道忙三迭四牦旄氓蚩耐战偏圆凭说倾城倾国蘧蒢入宦如坐针氊洒流三忠上等兵声荣沈菀士师衰迟舒眉蕣荣外臣枉口嚼舌危言核论晤对五壏呜呜咽咽响钞精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