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丑陋笨拙。 唐 牛僧孺 《玄怪錄·杜子春》:“其妻號哭曰:‘誠婦陋拙,有辱君子。’”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金姑夫》:“不嫌陋拙,願以身為姬侍。”
“陋拙”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òu zhuō,其核心含義為丑陋笨拙,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外觀、技藝等不夠精緻或靈巧。以下是詳細解釋:
組合後,“陋拙”強調外表不美觀且能力笨拙 的雙重含義。
該詞在古典文獻中多次出現,例如:
兩處均通過“陋拙”表達自謙或描述他人缺陷。
需注意,“陋拙”與“拙陋”雖含義相似,但“陋拙”更強調“丑”與“笨”的結合,而“拙陋”偏向“笨”與“粗”的疊加。現代使用中,“陋拙”較為書面化,口語中更常用“笨拙”“粗糙”等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書法中的用例,和。
陋拙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事物或行為的不達标、不精緻、不完善。
陋的部首是阝,陋的筆畫數是8;拙的部首是手,拙的筆畫數是9。
《陳書·瓜州傳》:“陋拙躁軒,運乖策陷。”意為陳述人難以應付現實的環境,無法順利運作,這裡的陋拙即指行為不夠聰明靈活。
陋拙的繁體字為「陋拙」。
在古代,陋拙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别。例如,陋有時會寫作「㸦」,拙有時會寫作「捉」。
1. 他的書法雖然有一種樸拙的韻味,但卻顯得有些陋拙。
2. 這個設計雖然能夠滿足基本需求,但在美觀上顯得有些陋拙。
3. 她的舞蹈動作雖然不夠流暢,但卻洋溢着一種返璞歸真的陋拙之美。
4. 雖然他的繪畫技巧不夠熟練,但正是那種陋拙給了作品一種原始的質樸感。
陋習、陋規、拙劣、拙笨、拙速
笨拙、粗糙、低劣、簡陋
高明、精緻、高級、熟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