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umber; numeral] 代表數目的詞。數詞連用或者加上别的詞,可以表示序數、分數、倍數、概數,如“第一、七成、三分之一、兩倍、三五十、七十出頭”
表示數目的詞。如:一、百、萬、億。數詞連用或者加上别的詞,可以表示序數、分數、倍數、概數。如第一、百分之五、一千倍、二三十、四十上下等。
漢語數詞是表示數目多少或順序先後的詞類,屬于實詞範疇。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定義,數詞可分為以下兩類:
一、基數詞與序數詞
基數詞
表示事物數量的基本數詞,包括整數(如"一、十、百、千、萬")、分數(如"三分之一")和倍數(如"三倍")。《現代漢語》(黃伯榮、廖序東主編)指出,漢語基數詞具有逐級組合的層級特征,例如"三千五百"遵循"千→百→十→個"的進位規則。
序數詞
表示事物排列順序的數詞,通常在基數詞前加"第"(如"第一、第二十三")。《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提到,漢語還存在"甲、乙、丙"等傳統序數标記,多用于書面語或特定領域。
二、語法功能與特征
組合能力
數詞常與量詞結合構成數量短語(如"五本書"),《現代漢語描寫語法》強調這種搭配具有強制性,尤其在修飾名詞時不可或缺。
句法功能
可充當主語(如"九是三的平方")、賓語(如"選第三個")、定語(如"三小時")和狀語(如"一把拉住")。朱德熙在《語法講義》中指出,數詞單獨作狀語時多用于固定表達。
三、特殊用法
概數表達
通過"幾、多、兩"(如"幾十人")或相鄰數詞連用(如"三五天")表示約數。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将此歸為漢語數詞的模糊性特征。
文化數詞
"三、九"等數詞常承載文化内涵,如《周易》的"三才"、農曆"九九重陽",這類用法在《漢語文化詞彙學》中有系統論述。
參考資料
數詞是表示數目、順序或數量關系的詞類,在漢語中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表示具體數量的詞,如:
表示順序的詞,通常由"第+基數詞"構成:
可作定語(五本書)、主語(九是三的三倍)、賓語(選第三)、謂語(他十六歲)等多種成分,但不能單獨作狀語(×三到達→第三次到達)。
例如在"2025年第一季度産量同比增長兩成"中,"2025"是基數詞,"第一"是序數詞,"兩成"是分數表達,完整展示了數詞的實際應用場景。
不差似布政牓裁汰塵物大北勝大端斷毀兌準封建主義覆杯池浮碼頭給錢革脈勾哄刮刀光景锢藏衡嶺紅觜猴查歡豫諱惡魱鮥膠州灣急濑決價考終命懇笃橑檐列嶽禮佛靈蛇之珠林闾榴裙落木眉斧蜜煎煎冥冥皿卷密清旁搖陰煽漂搖草品命曝場窮兇極悖丘壇折登神鬼不測神拳石郭誓盟霜籼索绹僮訟外癰王鴡宛類五古纖趺斜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