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籍的意思、兵馬籍的詳細解釋
兵馬籍的解釋
軍中記載人馬的簿籍。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辯證一》:“予在 鄜延 ,見 安南 行營諸将閲兵馬籍,有稱‘過範河損失’,問其何謂‘範河’,乃 越 人謂淖沙為‘範河’,北人謂之‘活沙’。”
詞語分解
- 兵的解釋 兵 ī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沒有沾血,指不經過戰鬥而取得勝利)。 戰士,軍隊: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見(指武裝沖突)。 與軍事或戰争有關事物的統稱:兵法。兵家。兵機。兵釁(戰争的争端
網絡擴展解釋
“兵馬籍”是古代中國軍事管理中的專用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
基本定義
指軍中記載士兵與戰馬信息的簿冊,用于登記人員編制、武器裝備等數據。核心功能在于通過系統化記錄實現軍隊的調配管理。
-
詞語解析
- 兵:指士兵,包含個人信息如姓名、籍貫、年齡等;
- 馬:代指戰馬及軍事裝備;
- 籍:即登記名冊,體現古代以文書管理軍隊的特點。
-
曆史用例
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了“安南行營諸将閲兵馬籍”的實例,提及軍隊因“過範河損失”需核查簿籍,反映了其實際應用場景。
-
引申意義
後泛化為組織機構的編制管理制度,如戶籍、學籍等管理體系均受此概念影響。
該詞最初專指軍事檔案,後延伸為制度化的登記管理體系,體現了古代中國對人員物資的精細化管理思維。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兵馬籍:
詞義:兵馬籍是指記錄和管理兵員和馬匹的名冊或檔案。兵代表軍隊或軍人,馬代表我軍使用的戰馬。
拆分部首和筆畫:兵的部首是人,十上一橫為總五筆;馬的部首是馬,十上起四筆。
來源:《兵馬籍》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中,描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進行人口和兵力普查的情景。
繁體:兵馬籍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漢字寫法多有變化,兵馬籍的古代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差别。
例句:根據兵馬籍的記錄,軍隊能夠更好地管理兵員和馬匹的配備。
組詞:兵馬、兵籍、馬匹、軍籍、騎兵
近義詞:兵籍、兵源、軍籍
反義詞:和馬籍、民籍、平民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