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鍬。一種掘地農具。 清 洪昇 《長生殿·驿備》:“欲将錦襪獻天子,權把鏵鍬充女工。”
“铧鍬”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huá qiāo,具體解釋如下:
“铧鍬”屬于傳統農具,現代使用較少,更多出現在古籍或方言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字形演變或具體用法,可參考《漢語辭海》等工具書。
《铧鍬》是指一種用來耕地、挖土或挖掘的農具,通常由金屬制成,有長柄,柄上連接着用于翻土的鐵铧或用于挖掘的鐵鍬頭。
《铧鍬》的拆分部首是金。《铧鍬》的筆畫分别是铧(12畫)和鍬(15畫)。
《铧鍬》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明确。《铧鍬》中的“铧”指的是一種農具,是一種農村常用的耕作工具;“鍬”則指的是一種挖土或翻土的工具。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的《铧鍬》,就表示這種農具的具體名稱。
《铧鍬》的繁體字形式為「鏵鍬」。
古時候《铧鍬》的漢字寫法多有變化。其中,《铧》曾寫作「鋤」,而《鍬》曾寫作「鍬」。
1. 他揮舞着铧鍬,努力地耕種着土地。
2. 農民用铧鍬耕地,為了豐收而辛勤勞作。
铧頭、铧齒、铧面、鍬柄、鍬刃、鍬把。
鐵鍬、鎬、鋤地。
剪刀、文具。
【别人正在浏覽】